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朱景文

发布时间:2021-10-06 编辑: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朱景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朱景文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APP和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朱景文 正文

 

►个人简介
朱景文
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979-198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法学硕士;
1987-1988,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CLEEC,中美法学教育交流项目);
1996-19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教授(Fulbright,美国富布赖特项目);
1999.10-12,荷兰莱顿大学欧洲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
1998-2008,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暑期班讲授“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onstitution"
2003-2008,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讲授“Chinese Legal Culture”课程
2008.9,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讲授“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2012.10-12,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讲授“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2013.10-11,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讲授“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aw and Politics"


►研究领域
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全球化、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


►社会兼职
1.中国法学会理事;
2.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
3.国际社会哲学和法律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
4. 中国立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荣誉奖励
1.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获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 2010年《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3. 2009年《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获的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一等奖;
4. 2009年《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5.2008年《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2008年《法理学》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7.2006年《法社会学》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8.2006年《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9.2002年《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0.2002年《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1.2002年《法理学》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2.1997年《法理学》沈宗灵等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3.1996年《比较法导论》获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奖;
14.1992年《法学基础理论》与孙国华等人获国家教委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
1.    著作
2013,Research report on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d.,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13,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2: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中国法律法制报告2011:走向多元化的法律实施,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0:中国立法60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比较法总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法社会学(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法理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跨越国境的思考——法理学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法理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2,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1,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Final Report for Institutionalizing Legal Training in China(中国法律培训制度化研究报告),submitted to the Asia Development Bank,by IDLI,Shen Yuanyuan,Zhu Jingwen
1996,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主编,检察出版社;
1994,现代西方法社会学,法律出版社
1986,法的一般理论,翻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6,中国社会发展报告(1994-95),法制部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论文
2013,比较法研究中的中国法,法学研究(3)
2013,关于完善我国立法机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0)
2013, 法治基础的系统性思考,人民论坛(403)
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中国社会科学(3)
2011,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s Structure, Feature and Trends,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Vol. XXXII, No.3. August 2011
2011,法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应用、局限及其克服,法学研究(6)
2011,提高立法质量与科学理发民主立法,光明日报2-24
2010,全球化是非国家化吗?法制与社会发展(6)
2010,在法理学争论背后——什么是人民大学的特色,法学家(4)
2010,Trend and Retrospection of Legalizatio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5No2,June 2010
2009,Date analysis of flow of litigation into different channel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Vol. III, No.1
2008,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分析,法学研究(5)
2008,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中国社会科学(3)
2008,中国法律发展的理论反思,合著,法学家(1)
2007,中心与边缘——法律发展的全球视角,《新视野》(1)
2007,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行省制度,《法学杂志》(3)
2006,服务大局与“法学家的幻想”,《法学家》(6)
2006,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法理学与法史学》(10)
2005,关于立法发展趋势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6)
2005,欧盟法对东亚的意义,《新视野》(1)
2005,法律是一种规则政治,《学习与探索》(5)
2004,leg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judicature: employing foreign law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Autume 2004.
2004,法治中的悖论,载夏勇等主编《法治与21世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载孙国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政治思想工作研究》(6)
2004,国内司法中运用外国法的比较法思考,《法学》(1)
2004,解决争端方式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新华文摘》(1)
2003,解决争端方式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
2003,国际标准和中国法律改革,2003年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年会宣读,《法学家》(3)
2003,法治和关系:是对立还是包容——从韦伯的经济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谈起,2002年香港亚洲法哲学大会宣读论文,《环球法律评论》2003/春季号
2003, 关于律师职业发展的几个问题,2002年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基地“法律职业共同体研讨会”宣读论文,载张文显等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言论自由及其界限,2002年爱尔兰中国-欧盟人权对话会议发言,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3年2月24日
200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条铁则,《北京日报》2003年2月13日
2002,“法律和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法学家》(6)
2002,2001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第1期
2002,由前苏联法学界的一场争论谈起,《法学家茶座》(1)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全球化和中国法制的回应,《法制与社会发展》第4期;
2001,欧盟法对法律全球化的意义,《法学》第12期
2001,从比较法、法社会学到比较法社会学,《环球法律评论》第1期;
2001,中国共产党与比较法的发展,《法学家》第3期;
2000,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w-making in the PRC, in Jan Michiel Otto, and others, Law-Mak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gu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0,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法理学论丛》第2卷;
2000,关于法理学向何处去的几点意见,《法学》2000年第1期;
2000,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浙江社会科学》第1期;
2000,欧盟法性质的法理学思考,《人大法律评论》2000卷第1辑;
2000,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法制现代化研究》(第6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中国立法的公众参与,《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999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第1期;
1999,世界与中国框架中的比较法,《新视野》第4期;
1999,Formalization and Informalization of Law:On the Strategy of Legal Development in China,《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二);
1998,关于法律和全球化的几个问题,《法学》(3);
1998,法律和全球化的理论启迪,《检察日报》7月20日第3版;
1998,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合著,《比较法研究》(1);
1996,法治是一个历史范畴,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6,法制建设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法学评论》增刊,
1996,中国立法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1期;
1996,中国法律适用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2期;
1996,中国法律职业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3期;
1996,中国法学教育发展趋势,《法律文化》(日文)第4期;
1995,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评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国法学》(4);
1995,法制发展的内在矛盾,《探索与争鸣》第7期;
1995,关于法制和法治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5);
1994,Comment on Functional Comparison,1Asia Pacific Law Review;
1994,关于法和法律意识的几个理论问题,合著,《中外法学》(6);
1994,关于法律关系的概念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第3期;
1993,从规范的比较到功能的比较,《法学家》第2期;
1993,论布莱克的纯粹法社会学,《当代法学》第3-4期;
1993,认真对待意识形态——批判法学对德沃金法学的批判,《外国法译评》(4);
1993,法制建设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合著,《政治与法律》(1)
1992,对“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之我见——兼论改革与法制不矛盾,合著,《法学》(11),
1991,法和现代化:两种对立的理论解释,《比较法研究》(2)
1989,当前美国法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
1989,对传统法律观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和中国法学理论更新的比较,《比较法研究》(4)
1986,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原则的体系,《法律学习与研究》(3)
1985,论法的社会公共职能,合著,《浙江法学》(3)
1982,试论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合著,《法学研究》(5)


►代表性项目
1. 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2-)
2. 中国法律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报告系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标志性项目(2010-)
3.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中国法学会十大专项重大项目(2010-2013)
4.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2004-2007);
5.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2002-2006);
6.WTO和法律全球化研究(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重大项目)(2003-2006)
7.比较法社会学:框架和方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1996-2000);
8.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项目)(1991-1994);
9.欧盟法与成员国法之间关系研究(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1999-2000);
10.比较法社会学(美国富布莱特项目)(1996-1997);
11.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国家教育部博士点项目)(1998-2000);
12.中国法律培训的制度化(国际发展研究学院项目,提供亚洲开发银行)(1998-1999)


►其他
email: zhujwruc@gmail.com;zhujw@ruc.edu.cn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网站和A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小站”,关注[小站]微信公众号,在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公众号 小站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来源://m.cratesaway.com/zhongguorenmindaxue/daoshi_47737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