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一对一辅导
Add 皖南医学院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一对一辅导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一对一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祝您如愿考取中西医结合基础的研究生。
因为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皖南医学院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一对一辅导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一对一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祝您如愿考取中西医结合基础的研究生。
因为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是在我院全国知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前辈与专家汪桐、吴敏毓等教授长期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础上,依托我院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该硕士点研究方向主要有:
中西医结合临床时间病学,时间医学研究是我院的科研特色之一,我院也是全国较早开展此项科研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该硕士点长期研究基础上,率先提出了“临床时间病学”。重在对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向愈的时间节律性进行研究。主要从中西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培养。承担过国家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安徽省科委省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曾获多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培养十数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有多位继续深造,取得了博士学位。
方剂与免疫,该方向主要研究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对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在有关方剂对免疫作用调理过程中药量的变化、中药配伍的改变、方剂剂型的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令人嘱目的进展,曾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主要从方剂对人体免疫系统作用方面,从理论与医学免疫学科学实验技能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已培养毕业多届硕士学位研究生。
针灸作用机理研究,该方向曾在国内率先提出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假说,该假说被列为我国经络实质的六大假说之一,获得过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从中枢研究针刺的作用机理,从一般针灸及不同时辰的针刺后脑组织的功能与形态的变化,观察了解针灸的作用机理。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影响,曾承担过国家攀登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多年来在培养研究生方面,重在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中西医结合生殖性学,该方向主要与我院生殖医学研究所、性医学门诊共同承担培养任务,生殖医学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的一所专业从事生殖性学临床研究的科研机构。本方向主要研究男子因性功能障碍与少弱精子症所致的不育症,女性因月经失调导致的不孕症等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以临床实践与科学实验相结合方式进行研究生的培养。曾出版专著六本。
这些研究方向长期稳定,有的长达30余年历史,最短的也有15年左右了,研究特色明显,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与研究经验,对培养合格的硕士研究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学科专业基本上每方向都组成了一个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研究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我学科专业各研究方向导师组都有正教授作为主要导师,有年轻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副教授作为导师组导师,参与带教培养研究生。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由于我院新校区的建成,本学科专业实验室由原来的近百平米,扩大到现在的近五百平米,新增了多台万元以上,如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大型科研设备,实验环境与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由于中西医结合学发展历史不长,研究生课程需要大力建设。本学科专业积极开展新课程研究,建设了中西医结合时间医学、中西医结合形体医理学、中西医结合概论等新的课程,这些课程所需的教材,有的已经出版,有的即将出版,有的自编印成教材,并用于本学科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
皖南医学院
-
招生年份:
2019年
-
招生类别:
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
不区分院系所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
[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
[06]中西医结合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1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治疗学 2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与中药防治 3中西医结合时间治疗学 4针灸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 5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文献学研究 |
招生人数: |
3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0西医综合或611中医综合 |
备 注: |
|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
皖南医学院
-
招生年份:
2019年
-
招生类别:
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
不区分院系所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
[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
[06]中西医结合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1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治疗学 2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与中药防治 3中西医结合时间治疗学 4针灸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 5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文献学研究 |
招生人数: |
3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0西医综合或611中医综合 |
备 注: |
|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
皖南医学院
-
招生年份:
2021年
-
招生类别:
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
不区分院系所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
[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
[06]中西医结合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肿瘤治疗学(02)中药与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 (03)中西医结合神经免疫调节的基础理论研究 (04)针刺原理 (05)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文献学研究
|
招生人数: |
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中医综合 ④(--)无 |
备 注: |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基础 专业代码:100601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西医结合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最早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于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团队在经络生理研究、肺气虚证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针灸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于200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现拥有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药理与毒理、生殖医学等4个研究室及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检验中心,拥有形态、功能、代谢3个实验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公共研究平台。以针灸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中医证候客观化及流行病学研究、方药作用机制及创新药物开发研究、中药抗感染与免疫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情志病机制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省级重点项目4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学位授权点建立以来,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近5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167篇,其中SCI 收录3篇;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42部。
主要研究方向:1.针灸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2.中医证候客观化及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3.方药作用机制研究;4.中药抗感染机制研究;5.中西医结合防治情志病机制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解放军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皖南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空军军医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兰州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6
中西医结合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2 所,本次参评3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26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A+ |
2 |
10268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A+ |
3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4 |
10315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A- |
5 |
1057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A- |
6 |
10063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B+ |
7 |
10161 |
大连医科大学 |
B+ |
8 |
10162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B+ |
9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10 |
12121 |
南方医科大学 |
B+ |
11 |
10001 |
北京大学 |
B |
12 |
10228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B |
13 |
10393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B |
1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15 |
1063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B |
16 |
90030 |
第二军医大学 |
B |
17 |
10062 |
天津医科大学 |
B- |
18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B- |
19 |
10344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B- |
20 |
1054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B- |
21 |
90032 |
第四军医大学 |
B- |
22 |
10023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C+ |
2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24 |
10316 |
中国药科大学 |
C+ |
25 |
10369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C+ |
26 |
10441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C+ |
27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28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C |
29 |
10412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C |
30 |
10558 |
中山大学 |
C |
31 |
10760 |
新疆医科大学 |
C |
32 |
14432 |
河北中医学院 |
C |
33 |
10507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C- |
34 |
10600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C- |
3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36 |
10716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C- |
37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参考书:
2015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讲义》赵百孝,虽然错误稍微少了一点,但是形式不如前者,更是没办法和教材比啊。
《复习全书》怎么说也还是根据新大纲编写,不过还是推荐看教材。
西医综合:包括生理、病理、生物化学、诊断、内科、外科共六门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就业方向:
①生命科学的崛起增加了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机会。随着生命科学的崛起需要一批医学毕业生投入到医学科学研究事业中去特别是基础医学的研究。
②卫生事业的改革拓宽了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渠道。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服务、全科医生、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将随之出现也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喜忧参半,所以,要在学习期间努力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