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2021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西安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西安科技大学考研难吗][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西安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西安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国家线[2006-2020]][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地质与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微信公众号、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西安科技大学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水资源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地下水问题的工科类专业,主要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它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地下水资源保障,也是国家工程建设的基础,同时服务于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传统但极具发展潜力且应用广泛的工科专业。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以地质学、数学和物理为基础,涵盖了以下内容:(1)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分布规律、地下水勘查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理论和方法;(2)与地下水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3)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环境演化理论和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踏实肯干、积极创新精神,能够在资源、水利、城建、环保、矿山、农林国土、交通等相关行业从事地下水勘察与评价、地下水污染修复与治理、地下水模拟与计算、矿山水害预防与治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毕业生逐步达到生产、设计和科研岗位的技术骨干,达到工程师水平,可分解为以下几个具体目标:
目标1:能够运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独立发现、认识和解决现实中与地下水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适应独立和团队协作的工作环境。
目标2:能够在能源、水利、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国土资源、教育等部门,从事与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及保护、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及修复治理、矿井水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够在团队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具有与国内外同行及公众有效沟通的能力。
目标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适应新环境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需要,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对知我知识进行更新,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提高职场竞争力。
二、培养要求(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践环节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在解决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地下水污染修复与治理、矿井水害防治的复杂地质问题中加以利用。
2. 能够应用数学及自然科学的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具备识别、表达、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地下水污染修复与治理、矿井水害防治的中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够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水害防治中复杂地质问题和生产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并能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技术方案和实施办法。
4.基于地质学及水文地质等理论和方法,通过信息获取、整合和分析,具备预测、模拟和研究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地下水污染修复与治理、矿井水害防治的中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基于专业理论和计算机、互联网知识,合理应用遥感、物探、钻探、测试分析、水文地质数值模拟等现代地质技术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地下水污染修复与治理、矿井水害防治的中的复杂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
6. 具备水文地质行业相关背景知识,熟悉水文地质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行为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实践活动对地质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思辨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在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实践中能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自觉履行法律和社会责任。
9.能够胜任多学科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10. 了解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复杂地质问题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口头、书面、图表等沟通与交流。
11. 具备基本的资源经济和工程管理知识,理解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跨)学科环境下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设计开发方案中。
12. 能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毕业条件
完成总学分179,其中理论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169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详见教学体系结构学分分布),并且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
四、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政治思想表现良好,符合毕业条件,平均学分绩点须达到学校规定标准。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七、核心课程
1.主干课程
本人才培养方案适用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方向。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同位素水文学、水文地球化学、水力学、水文学原理。
专业核心课程: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数值模拟、矿井水文地质学(矿井水害防治)、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测量实习、地质认识实习、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英语翻译与写作训练、数学建模、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3.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实验、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水文地球化学实验、水力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地下水动力学实验、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地下水数值模拟实验、抽(注)水实验。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西安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念、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性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技术、污染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工程领域工程设计、环保设备研发、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学生通过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践环节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环境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用于解决复杂环境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环境问题,并依据相关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获得有效结论;
(3)通过系列课程设计,具备设计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方案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掌握环境原理与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复杂环境问题,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针对复杂环境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勘察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够理解其适应性与局限性,对复杂环境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环境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0)能够就复杂环境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环境工程
四、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环境认识实习、环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六、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七、学制和授予学位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条件
完成总学分189.5,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32.5学分,集中实践教学学分47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详见教学体系结构学分分布)。
九、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受过记过及其以上处分;符合毕业条件,平均学分绩点≥2.0,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学习规定标准。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下设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系,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地质博物馆。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5余人,教授20人,副教授19人;兼职教师30人。拥有双聘院士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0人,博、硕士研究生250名。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地质与环境学院临潼校区办公电话
书 记 办公室 83856329
院 长 办公室 83856330
副书记、副院长 83856331
教务科研办公室 83856332
学 院 办 公 室 83858062
学生工作办公室 83858063
地质与环境学院雁塔校区办公电话
研究生及学科办公室 85583188
书记办公室 85583186
院长办公室 85583264
副院长办公室 85583187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的前身是1957年组建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地质系。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为主体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前身),至今已有近62年的办学历史。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学科专业日趋完善。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含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及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含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地质工程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拥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地质工程),2个省级特色专业(地质工程与资源勘查工程),1个省级名牌专业(地质工程),2个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地质工程与资源勘查工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省级学科支撑平台。2015年及2018年地质工程专业与资源勘查专业分别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认证。
学院下设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系,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地质博物馆。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5余人,教授20人,副教授19人;兼职教师30人。拥有双聘院士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0人,博、硕士研究生250名。
学院长期以来立足西部矿区的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究,在煤炭地质理论与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煤层气(煤矿瓦斯)地质与开采技术、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与预测、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及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加固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70多项,厅局级纵向科研项目30项目,横向课题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800万元。获国家及省部科技进步奖15项,国家专利近15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部,SCI、EI论文收录14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收录6篇,ESI热点论文收录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