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农业大学考研群]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东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艺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微信公众号、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师资队伍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
艺术学院于2005年成立,学院已经建立了艺术学门类的三个专业,即设计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现拥有艺术专业硕士点一个;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等4个本科专业;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音乐表演系、影视传媒系、公共艺术教学部5个教学单位和1个实验中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有: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3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设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2个专业方向;音乐表演专业设有:声乐、民族管弦、键盘3个大的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未划分方向。
-
学院现有综合模型实验室、装饰构造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动画设计及制作实验室、包装设计实验室、陶艺实验室、农艺设计工作室、数字媒体工作站、舞蹈表演工作室、影视媒体工作室等;有省内高校一流的专业舞蹈教室、器乐排练厅、音乐欣赏教室、45间琴房;有影视媒体工作室,美术馆,“书香缘”艺术图书馆和音像欣赏室等教学实验设施。★师资力量
-
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讲师61人,实验教师7人,客座教授18人。学院在读本科生1012人。学院教师曾获中国设计贡献奖-风云人物、第八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百名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黑龙江省艺术设计突出贡献专家、国际声乐比赛获一等奖等多项称号和奖励。★学科优势
-
近年来,学院教学科研方面成果显著,有国家省部市级课题60余项。出版专著18部、策划丛书12套、主编国家农林“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主编国家级省级艺术与设计类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各类设计和绘画作品600余幅,设计与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上荣获金银铜奖60余幅。有教师设计作品被《中国设计年鉴》收录。学院教师成果曾被国内外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专题介绍,学院教师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个人演唱会。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业赛事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生成果尤为显著,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曾获设计类一等奖,指导教师一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雪雕比赛一等奖;黑龙江大学生雪雕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类二等奖、舞蹈类二等奖等等,累计获金银铜优秀奖等120余项。★交流合作
-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在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方面,坚持开放式办学,聘有外教授课。先后与国内高校以及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开展学术交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具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广告、动画和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传播机构等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创意人才。主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PHOTOSHOP、AI、平面设计表现技法、设计美学、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二维动画理论及表现技法、广告创意设计制作、网络广告、影视广告、版式设计基础、平面创意研究、平面设计与印刷制作、包装设计、MAYA、PREMIERE、动画角色造型、动画短片创作、动画分镜头与脚本设计等等。毕业去向该专业学生可在教育机构、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络媒体公司、动漫公司、展览场馆、平面广告公司、大型企业策划部门、高级商场、时尚品牌设计机构等单位就业,主要从事美术编辑、品牌形象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动态页面场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卖场环境设计、多媒体视听设计和视觉营销设计等等工作。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环境设计基础和良好创新意识,掌握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环境设计教育、研究、设计、企业公司和管理领域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PHOTOSHOP、CAD、3DMAX、效果图表现技法、设计美学、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建筑设计方法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环境绿化设计基础、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人机工程学、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施工工程预算、家居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公园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等等。毕业去向该专业学生可在相关教育机构、建筑公司、地产开发公司、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室内设计单位、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公共景观造型艺术设计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规划部等相关单位就业,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公园小区设计、城市广场规划、道路绿化设计、施工监理、项目指导等等工作。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艺术基本理论素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演唱、演奏及合奏技能,掌握音乐文献阅读、听赏、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培养能够在专业的艺术团体、高等院校、中小学、群众艺术馆、音乐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基础乐理、和声、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艺术概论、复调、西方现代音乐;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合唱、合奏等;音乐管理、朗诵、电脑音乐制作、歌曲写作、演讲与口才等等。毕业去向该专业学生可在文艺团体、文化馆、文艺联合体、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电视台、文化管理部门以及与音乐相关的岗位工作。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现代传媒行业发展需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素养、丰富的广播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知识,有熟练的影视创作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具有新媒体网络思维,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多种传播能力的“采、编、播”一体化,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主要课程广播电视编导、3D三维影像制作、AE影像特效制作、微电影创作;影视编剧、导演基础理论与技巧、视听语言、影像创意思维、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制片管理与营销、影视节目与频道包装、非线性编辑、影视剪辑艺术、广播剧创作、影视配音、影视广告创作、纪录片创作等等。毕业去向该专业学生可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新闻宣传部门、文化产业部门、高等院校、出版系统、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群众文化部门、影视公司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2005年,学院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艺术学院楼1万1千平方米。学院有视觉传达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系、声乐系、器乐系、公共艺术系、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教学单位。有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音乐表演3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设有7个专业方向: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装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有2个专业方向:编导方向、播音主持,音乐表演专业设有4个专业方向:声乐、键盘、民族管弦、西洋管弦。学院有国内高校设施一流、专业演出的音乐厅,有音乐排练厅、形体训练厅、音乐欣赏教室、演奏排练厅、37间琴房,有综合模型实验室、数字媒体工作室、图形图像输出中心、图书音像资料室等,各项教学和实验设施齐备。
学院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实力,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人,讲师20人,助教20人,实验教师9人。有教师获2007年中国设计贡献奖-风云人物,有获百名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有黑龙江省艺术设计突出贡献青年专家,有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二等奖等。我院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出版专著10部,策划丛书2套,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发表各类绘画和设计作品280幅,有30幅设计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上荣获金、银、铜奖。有设计作品被《中国设计年鉴》、《黑龙江设计年鉴》收录。有的教师被报纸、杂志、电视专题介绍。有的教师举办个人画展,有的教师举办个人演唱会。2项课题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合唱表演、艺术指导、论文二等奖,广告设计作品二等奖,舞蹈三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主持省级课题15项,主编国家级、省级统编教材8部。教师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类文艺、绘画、设计比赛,累计获金、银、铜、优秀奖等60多项。
2010年艺术学院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坚持开放式办学,学院先后与国内高校以及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开展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