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苏州科技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苏州科技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苏州科技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苏州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群]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微信公众号、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简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介绍
作者:时间:2019-07-04点击数:23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专业性质:工科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供配电、照明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建筑智能环境学、自动控制原理、程序设计基础、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建筑供配电、计算机网络、建筑设备自动化、电气控制及PLC、建筑物设施信息系统等。
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建筑行业工程单位、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作者:时间:2019-07-04点击数:3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性质:工科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电气及电气化设备、电气类自动化系统设计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及PLC、工厂供电以及通信网络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具备产品设计、研发的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过程控制、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控制及PLC等。
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到电气工程设计与制造行业、各类发电厂、电力系统供电部门、电力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电力管理部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及规划管理等工作。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作者:时间:2019-07-04点击数:4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性质:工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从事计算机相关应用领域的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集成、系统管理及技术服务等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技术、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JAVA EE开发技术基础、移动互联网开发等。
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在政府、科研机构、学校、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产品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集成与系统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备注:本专业为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江苏省地方院校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专业。该专业具有硕士点。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作者:时间:2019-07-04点击数:180
【通信工程】
专业性质:工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通信与电子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调试、教学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现代交换技术、移动通信等。
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到政府、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单位,可到电子信息、机电、通信、计算机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工艺技术、工程安装、销售服务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作者:时间:2019-07-04点击数:296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性质:工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扎实基础科学理论并系统掌握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与传输理论及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与一定的创新精神,具备工程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图像处理技术、数字系统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应聘政府、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单位,可到电子信息、机电、通信、计算机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工艺技术、工程安装、销售服务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备注:本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简介
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 建筑智能化技术 方向)全日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5213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方向)于 2014 年获批招生。多年来,本学科依托本校的土木、建
筑优势学科,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和建筑领域对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需求,通过
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已形成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节能、建筑设备系统运
行管理与智能控制、建筑物联网技术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
系。本学科的实践平台有电子信息与智能化实验中心、江苏省苏州太阳能和风能
发电设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建筑智慧节能重点实验室、中
央与地方共建校楼宇智能控制与节能测评实验中心及校企合作联盟。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指为了建设智能建筑而所涉及的各种工程应用技术。其主
要的支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建
筑智能化技术通过对建筑智能功能的配备,强调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在真
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保护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该方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既涉及人居生活环
境的各个方面,又贯通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一个覆盖面广泛的工程领域,其核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
自动化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与此相对应的本专业方向的工程
硕士可适应的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单位、智能化系统公司、智能化产
品研发企业、智能化楼宇运行管理等部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专业知识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地区经济
建设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基本素质。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掌
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能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熟练地掌握一
门外语;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研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富有团队协作精神,成为学科高层次应用
2
型专门人才。
2、基本知识。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不仅要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
知识,包括建筑和电气的相关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本领域的专门知识,主要包括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管理、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电气
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包
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计算机和外语等。工程硕士学位
获得者应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调试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
决策能力。
3、基本能力。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备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三、研究方向
建筑智能化技术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建筑节能、建筑环境与建筑物健康监测、
楼宇智能化技术、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以及产品研发等的科学和技术问
题。主要包含下述几个方向: 1、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将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应用于建筑中的技术与
智能化应用方法。研究提高建筑设备运行效率的方法、研究建筑物信息节能理论
及应用技术,并进行相关产品研发。 2、建筑物健康监测技术。研究建筑物健康监测及运行维护、智能监测与控
制技术。即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建筑环境及建筑物的健康监测、建筑
物的运行维护及系统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产品研发。 3、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研究。与智能化的企业联合,以企业亟待解决的技
术难题及复杂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工程化培养。
四、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6 年(含休学
时间)。
2、少数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优秀研究生,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但学习
年限不得少于 2 年。
五、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科团队建设,聘请企业导
3
师进团队,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学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必
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
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
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学习一部分补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
计学分。
中期考核之前必须修完不少于 20 学分;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不少
于 33 学分,同时满足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的
学分要求。
七、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1 2 3 学位课 公共课
10332004 基础英语(一) 64 2 √ 考试
7 学分
10332005 基础英语(二) 64 2 √ 考试
10332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 考试
10332015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 考试
基础
理论
课
08634017 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 48 3 √ 考试
08524001 智能控制 32 2 √ 考试 5 学分
专业
技术
课
0852400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管理(IBMS) 32 2 √ 考试
08524003 系统优化与仿真 32 2 √ 考试 4 学分
实践
教学
10332021 专业实践 6 √ 考查
08524004 软件开发新技术 32 2 √ 考查 10 学分
08524005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32 2 √ 考查 非学 选修
公共课:详见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目录 不少于 5
学分
4 位课 课 08524006 智能建筑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07 建筑节能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08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09 建筑能耗评估方法 32 2 √ 考查
08524010 新能源应用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11 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技术 32 2 √ 考查 补修课
08524012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32 2 √ 考查
08524013 系统辨识与模式识别 32 2 √ 考查
0852401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32 2 √ 考查
必修
环节
1033202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 考查 第 3 学
期开始
10332012 学术活动 1 考查 1 学分
(二)课程要求
1、实践教学(10 学分)
实践教学是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实践课程和专业实践两部分,鼓励研究
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学
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
不少于 1 年。专业实践环节按照项目的方式组织实施,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监
督执行,根据实施计划、中期检查、期终考核几个环节的检查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2、学术活动(1 学分)
至少参加 8 次以上相当规格的学术活动,完成一个评述报告并由指导教师评
定。
(三)教学安排
课程学习原则上在 1−1.5 年内完成。
八、学术成果要求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其相关学术论文须达到如下要求:
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至少 1 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1 篇,其第一作者为导师。
提前毕业的研究生要求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至少 1 篇。
发表的学术论文须以苏州科技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论文级别的认定以
5
论文刊发当年的适用目录为准。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时,《苏州科技学
院学报》视同核心期刊;获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 2)视同以第一作者在普通期
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1 篇/项。增刊、专刊、会议论文集论文(学院认定的权威学
术会议除外)不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成果材料。
九、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文的选题、开题报
告、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答辩等环节。论文工作中的各环节须分别按照《苏
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试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试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规定
(试行)》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的相关规定
执行。
2、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应是应用研究型课题,可以是建筑智能化领域中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
研究或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研究及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建筑智能化领域中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
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 1 年。学位论文应当符合体例规范,符合学位论文基
本要求,并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分析论述具有逻辑的自我完整性。学位论文
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体现技术先进性;论文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综合运用基
础知识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
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必须符合《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及相
关要求》。
4、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苏州
科技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学工程硕士简介
光学工程 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光学工程(0803)
二级学科名称(代码):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方向)于 2011 年获批硕士点,实验室条件有电子信息
实验中心、江苏省苏州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
心,拥有一批安捷伦和泰克的光电信息设备。本学科方向紧密联合苏
州优势的光电信息高新技术企业,着力解决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新技
术、光纤建筑环境传感阵列、高速图像数据光纤传输、存储与显示等
难点技术。主要特色与优势体现在:光纤光电子方面,紧盯学科前沿,
瞄准下一代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开展研究,同时紧密结合苏州的光电通
信产业联盟,开展前瞻性的研究,为研究生培养与就业奠定产业转型
升级的基础;光电图像传感方面,瞄准快速、智能化图像数据处理,
应用于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研究;光电测控与系统集成方面,充分利
用光电传感器及其阵列化与网络化,构建测控系统,在建筑结构测量、
工业生产线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
本学科方向现有导师 7 名,队伍成员 11 名,两人为“江苏省青
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一人为省 333 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完成
多项省部级项目,发表科技论文 60 余篇(其中 EI 收录 22 篇,SCI
收录 3 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6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在申报专
利 20 余项。获部级二等奖二项、市厅级二等奖二项。
二、培养目标
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身心健康,品行优良,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光学工程坚实的基
础理论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至少
2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
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光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和“光电自动检测技术”二个研究方
向: 1、光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该方向瞄准光电信息技术前沿,以
服务产业应用为指向,融合了从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信息,到图像视
频的处理,再到图像数据传输、存储、光电显示与通信等一整套图像
获取与显示过程,综合了光电子学、光电检测、电路与系统、图像处
理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内容包括:
(1)新型光子器件。
(2)光纤传感器阵列技术。
(3)可见光 CCD、CMOS 图像传感器成像技术。
(4)高速图像数据传输、存储与显示技术。
2、光电自动检测技术,该方向以微控制器为核心、以信息检测
技术、EDA 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不同物理量的检测技术、计算机
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从事光电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智能化仪器
仪表开发的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内容包括:
(1)光电信息智能检测及智能化仪器。
(2) 远程实时监测通信技术。
(3)光电技术与能源控制系统。
(4)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
四、学习年限
1、学制为 3 年,从入学到毕业,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
为 6 年。
2、少数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优秀研究生,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
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 2 年;延长学年需要办理相关手续。
3 五、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发挥导师集体指导的作用,实施学科团队
合作培养、校校联合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培养等模式;
鼓励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即开始进行学位论文课题研究。
六、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研究生课程每学分学时数:
一般课程每授课 16 学时计 1 学分,外语课、实验课、设计课每授课
32 学时计 1 学分。
研究生学分的基本要求是:在中期考核之前必须修完不少于 20
学分;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不少于 32 学分,同时满足公共
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的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
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七、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1 2 3 学位课 公共课
10332004 基础英语(一) 64 2 √ 考试
公共课
7 学分
10332005 基础英语(二) 64 2 √ 考试
10332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 考试
10332015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 考试
学科
基础
课
08634001 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 48 3 √ 考试
学科基
础课 6
学分
08634002 光学原理 48 3 √ 考试
专业
基础
课
08634003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 考试 专业基
础课 8
学分
08634004 光电检测及其信号处理 32 2 √ 考试
08634005 图像传感器技术 32 2 √ 考试
4
08634006 先进光纤器件及其传感系统 32 2 √ 考试
非学位课
选修
课
08634007 第二外语 32 1 √ 考试 公共选修
课不少于
2 学分
08634008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32 2 √ 考试
专业选
修课不
少于
7 学分
08634009 光学工程前沿研究专题 16 1 √ 考查
08634010 DSP 与数字系统设计 48 3 √ 考试
08634011 嵌入式系统与控制技术 48 3 √ 考试
08634012 光电子器件测试实验 16 0.5 √ 考查
08634013 光电显示技术 32 2 √ 考试
08634014 光纤通信网络 32 2 √ 考试
08634015 集成光子学与光电子学 32 2 √ 考试
08634016 现代光学 CAD 技术 32 2 √ 考试
必修
环节
10332012 学术活动 1 考查 必修环节
10332013 实践活动 1 考查 2 学分
(二)课程要求
必修课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实践活动共 2 学分。
(1)学术报告: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会,拓
宽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学术活动计 1 分。
(2)实践活动:研究生应承担一个学期的助教工作及安排的其
它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计 1 学分。
(三)教学安排
课程学习除必修环节外,原则上在 1~1.5 年内完成。 八、学术成果要求 1、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 1 篇;
2、以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第一作者为导
师),同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至少 1 篇;
3、发表的学术论文须以苏州科技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核心期
刊包括 CSCD 核心期刊目录、CSSCI 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
览等。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视同
核心期刊;获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 2)视同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
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项。增刊、专刊、会议论文集论文不
5
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成果材料; 4、提前毕业的研究生要求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
文 2 篇。
九、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文的选
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答辩等环节。论文工作中
的各环节须分别按照《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
规定(试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试行)》、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规定(试行)》和《苏州科技
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
围绕重要的理论和学科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理
论意义;课题研究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工作量和难易度适当;论文
的质量须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要求。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
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
于 1 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及
相关要求》。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
办法》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师资
师资介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教师89人(含辅导员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含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学位50人。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4人,另有1人兼任高等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兼任省市专业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电子学院教师队伍
一、电子工程系(24人)
班建民、孙云飞、姜 莉、凌 云、王 军、杨永生、欧 扬、陶重犇、
杨会玲、罗 恒、程 成、蔡 旻、季剑岚、刘传洋、孙晓红、田学农、
吴 婧、夏振平、徐树梅、张晓东、朱 音、阙妙玲、邹优敏、李明安、
陈丽香
二、计算机工程系(36人)
任建平、胡伏原、陆 悠、张战成、陆卫忠、张昭玉、李学哲、吴宏杰、
华 泽、奚雪峰、李兴良、倪启东、陶 滔、张明亮、傅朝阳、戴 欢、
张宗杰、高恩婷、陈多观、陈国新、丁 峥、傅启明、黄研秋、刘 卓、
邱 劲、周蓓蓓、孙丽萍、唐 沉、唐佳佳、陶欢华、吴 勇、杨利娟、
俞晓江、金兰芳、丁漪杰、李 艳
三、电气工程系(16人)
付保川、郝万君、许洪华、朱树先、胡惠轶、李 泽、陈珍萍、吴征天、
郭胜辉、高涵文、李长宁、任 栋、崔国增、祝勇俊、崔国增、江保平
四、实验中心(22人)
黄伟军、刘 智、高风格、潘欣裕、顾敏明、顾小刚、胡朝燕、黄建荣、
郎科伟、吴 俊、沈春晖、沈 晶、尹丹艳、张若愚、许馨尹、陈红蕾、
邹恩岑、汤丽丽、王 琳、张 行、李 涛、嵇 凯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邮编: 215009 电话: 0512-68098063 传真: 0512-68098063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介绍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99年成立的电子工程系。2007年,电子工程系与校计算中心合并,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原机电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两个专业并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从而形成了软硬件相互支撑、强弱电彼此融合的智能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5个本科专业,以及光学工程2个学术硕士方向与建筑智能化1个专业硕士方向,在校学生1700名。
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含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计算机工程系(含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与智能化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以及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行政机构。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师80人(含辅导员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人(含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30人,高级职称占51.3%;具有博士学位41人,占的53.2%。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人,另有1人兼任高等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兼任省市专业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方面卓有成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批准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服务外包试点专业和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教材2部。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先后5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建设项目资助,已建成29个专业实验室,其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资产总值近2000万元。2013年,移动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被批准为苏州市重点实验室;2014年,建筑智慧节能实验室被批准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6年又获批苏州市虚拟现实(VR)重点实验室。
学院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现已在移动网络与云计算、自动检测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建筑智慧节能等研究方向形成自身特色,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其它项目80多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5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4项,苏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各类专利授权60余项。
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现已建立以业界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合作联盟,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典型的合作企业包括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苏州镒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贸酝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
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两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并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软件人才设计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竞赛等活动中获得奖项10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研立项40余项;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取得中国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
添加苏州科技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之家”,关注【之家】微信公众号,在之家微信号输入【苏州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苏州科技大学报录比、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群、苏州科技大学学姐、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苏州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苏州科技大学排名、苏州科技大学保研、苏州科技大学公众号、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苏州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