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之家”,关注【之家】微信公众号,在之家微信号输入【北方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北方工业大学报录比、北方工业大学考研群、北方工业大学学姐、北方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北方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北方工业大学排名、北方工业大学保研、北方工业大学公众号、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方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教材,也叫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北方工业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土木工程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0814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北方工业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岩土工程 02结构工程 0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4桥梁与隧道工程 0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6工程管理 |
|
招生人数: | 20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81结构力学或882材料力学或883工程力学或884工程经济学与项目管理概论 |
|
备 注: | 包含推免生1人 01-05方向: 复试:结构力学或材料力学或土力学地基基础或土木工程施工、暖通空调(不与初试及加试重复) 06方向: 复试:建设项目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施工,传热学,流体力学(选2个不与初试重复) |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简介
一、学科简介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适应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交通基础工程,特别是城市地下交通的需求,面向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等领域,培养具有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理论知识,从事相关工程设计、研究、工程施工等方面技能,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并向相关领域进行拓展研究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本学科设有1个研究所, 3个校外合作企业或实习实训基地,年均科研经费约500万元,另外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开展研究生交换生项目,研究生可同时攻读我校和国外高校的硕士学位。
二、学科就业前景
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3年。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等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类企业合作横向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交通,特别是城市地下交通,该学科研究生主要进入国内设计院、科研院所以及大型施工企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该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导师队伍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下设三个主要研究团队:地下工程研究团队、地道桥设计及大跨度桥梁施工监测研究团队、桥梁结构设计与病害机理研究团队。该学科共有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队伍学历高、学缘结构好、年轻化,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1、形成了大型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监测特色体系
项目组先后完成了武九铁路、沪昆铁路、石武铁路等客运专线上跨(下穿)工程中有关跨度桥梁的安全施工监测,在地道桥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EI检索文章40余篇。
2、形成了大型桥梁结构受力、病害机理方面的研究特色
该项目组多年来对国内外几十座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病害特征和机理以及检测加固进行了研究,在混凝土桥梁处于高原环境和受撞击条件下材料的劣化、钢桥的稳定与疲劳、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等方面做出了有特色的研究,先后获得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近年来承担了10多项相关科研项目研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了SCI、EI期刊检索文章30余篇。
3、形成了城市地下工程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特色优势
项目组先后承担了大型地下综合体结构工程和抗浮计算、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刀片挤土效应及实验室模拟研究、岩土材料各向异性特性试验研究等多项横向和纵向课题,在地下工程围岩变形机理和控制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处在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团队先后发表SCI\EI期刊检索文章50余篇,专著4部,先后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发表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精品课1项,精品教材1部,已初步形成了以下4个研究方向:地道桥设计施工监测研究、大型桥梁结构设计与病害机理研究、地下工程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地下工程信息化体系创建及其灾变识别技术共4个研究方向。
代表性科研项目及成果:
1.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及行车安全研究,纵向课题;
2. 撞击载荷作用下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及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研究,纵向课题;
3. 地铁平纵断面设计CAD系统,横向课题;
4. 高原环境对铁路桥梁混凝土性能劣化影响的测试,横向课题;
5. 石武客运专线薛店特大桥连续梁线型监控,横向课题;
6. 铁路站前专业协同设计系统,横向课题;
7. 大型地下综合体抗浮设计计算方法及抗浮监测新技术,横向课题;
8.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刀盘挤土效应及实验模拟研究,纵向课题;
9. 复杂条件下围岩变形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横向课题;
10. 超固结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纵向课题;
11. 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稳定性研究,横向课题;
12.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及行车安全研究,纵向课题;
13. 大跨连续钢箱桥梁制造,横向课题;
14. 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与应用研究,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5. 露井联采下千万吨井工矿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
16. 浅埋厚煤层小煤矿破坏区综放复采关键技术,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7. 专著:地道桥设计与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
18. 专著:围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
19. 专著: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 教材: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1. 教材: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市精品教材)。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本学科拥有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目前该实验中心建有大型地下建筑结构实验室、地下盾构施工模拟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地下工程岩层移动实验室、大型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模拟软件、桥梁结构抗撞击试验平台、大型地下工程线路设计软件等。目前与日本长崎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良好地研究生合作培养模式,同时也与北京建工集团、中铁建设总公司、中国建筑集团等单位建立了校企联合机制。
六、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电话、电子邮件
学术带头人:姚海波 教授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
2021北方工业大学 081400土木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导师丁辉 | 孙世国 | 纪颖波 | 王振伟 | 宋志飞 | 宋义敏 |
宋小软 | 姚海波 | 赵俊兰 | 高建岭 | 张燕坤 | 王建省 |
许炳 | 李家稳 | 程海丽 | 赵玉清 | 屈铁军 | 王晓纯 |
满轲 | 白玉星 | 步兵 | 柴文革 | 程正中 | 崔光耀 |
曹枚根 | 刁昳 | 冯少杰 | 符川 | 葛燕锋 | 韩艳 |
何振军 | 何世钦 | 刘婉立 | 刘心男 | 李小勇 | 李悦 |
李志永 | 姜德民 | 乔春珍 | 齐园 | 王辉 | 王运霞 |
许海亮 | 郁文红 | 苑翔 | 宋伟 | 宋佳 | 祝恩阳 |
赵丽坤 | 张敬宗 | 张宏涛 | 张军徽 |
副导师
安栋 | 陈伟娇 | 刘妍 | 王杰 | 席根喜 | 张召冉 |
北方工业大学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
考研网快讯,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006土木工程学院 | |||
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
初试参考书目 |
复试参考书目 |
加试参考书目 |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 |||
01结构工程 02岩土与地下工程 0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结构力学Ⅰ》第3版,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材料力学》第5版,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理论力学》第7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 廉乐明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
《土木工程施工》(第4版),毛鹤琴 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暖通空调》2007年 第二版 陆亚俊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其余数目参加初试业务课二参考数目。 |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流体力学》第二版,龙天渝、蔡增基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其余参考书目见初试业务课二的相关参考书目 |
点击【】查看更多参考书目。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简介
一、学科简介土木工程学科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00多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人,本专业在校硕士生200多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工程管理六个二级学科,并形成了“岩土与地下工程”、 “工程防灾减灾” 和“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 “建筑工业化”等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研究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向。
二、学科就业前景
本学科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等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类企业合作横向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毕业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大多进入本学科领域工程建设前沿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工作。硕士研究生就业及升学率连年达到100%,毕业生因其良好的综合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导师队伍
学科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0多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80%多,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注册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师等具有各类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近20人;讲座教授10余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0余人,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梯队建设合理,并形成了较强的创新能力。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业课题百余项。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⒈研究方向广、科研综合实力强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现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工程管理六个二级学科,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毕业证书。目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全部六个二级学科研究领域。
⒉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科研团队在土木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及矿山工程等领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数百项。在大型岩石工程、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高边坡与松散介质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开挖诱发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控制技术、在建筑结构及其灾害评价、工程抗震设计、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建筑节能等领域先后承担了许多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拥有两个省部级研究中心或研究院:住建部“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研究院”;目前承担多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正在开展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
近年来,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近百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近千余篇。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重大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好评。
优秀的研究成果带动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飞跃,一方面能够使研究生掌握前沿的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工程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升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相关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⒈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和各类企业工程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产、学、研、用”的基地建设,为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的一线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工程实际,以注重学术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能力训练,注重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选题重视与土木工程设计和前沿研究领域的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全方位强化研究生的实战能力与学术水平训练;提升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力,更好的为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⒉科研条件优良
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业课题百余项。学科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唯一的研究中心“新型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研究院”、“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色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以及10余个研究所,拥有各类试验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在物探与勘查、路基检测、生命线工程检测、隧道衬砌支护检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清洁能源、工程管理等研究方向具有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理论分析及计算软件。
六、责任教授电话、电子邮件
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孙世国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专家组成员。
在30多年得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省部级和企业等课题60多项;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1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7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先后获得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在地下工程安全评价理论与防控技术、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高边坡稳定性和泥石流灾害的评价与防治技术,岩石工程开挖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影响规律与评价理论的研究,冲击地压预测预警技术、岩土工程变形的智能监测、三维动态变形预测预警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成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北方工业大学优势建设学科,有30余年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历史。目前拥有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研究方向。现有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人,其中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各类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近20人;另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20余位专家为学科兼职教授。
近5年学科教师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事业课题数百项课题,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1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基础与地下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加固技术、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与安全控制技术、复杂建筑结构设计、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新材料、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建筑结构火灾安全评估、各类构筑物抗震分析理论、工程结构检测、加固与耐久性、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清洁能源和建筑工业化等方面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业绩。
一、培养目标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科学道德、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身心健康。
具备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大型岩土工程的风险辨识与控制技术、复杂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理论、各类地下工程的设计及其风险辨识与灾变控制技术以及工程造价与投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利用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学术交流和外文论文写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二、培养方向
1、岩土工程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领域中各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控制技术与计算方法。尤其在边坡工程安全的精细化评价及其控制技术,新型锚杆研发及加固技术,大空间地下工程开挖诱发环境破坏与突水的风险辨识及其安全控制技术,变形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业绩。
2、结构工程
主要研究复杂环境下钢管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设计理论、特种混凝土力学性能等内容。尤其在钢管混凝土节点设计、大跨度钢结构设计、结构检测与加固、次轻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主要研究各类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城市生命线抗震工程计算理论与方法、钢结构及其防火性能。在强震诱发地面运动规律、地下结构与基础抗震的加固技术、有限元线法计算温度场分布特征的软件开发及应用、石化专用钢结构防火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4、桥梁与隧道工程
主要研究复杂工况下隧道与桥梁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地质缺陷体超前探测、灾害控制,岩爆评价理论及动态监测,冲击载荷作用下桥梁力学特性,钢桥的稳定与疲劳,新型地道桥结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成果应用于大型控制工程,安全与经济效益显著。
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主要研究室内环境及空气品质控制、建筑能耗及控制技术、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尤其在新型高效热泵系统、建筑节能监测分析平台研发、相变蓄热及传热系数自调节墙体、地热能利用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
6、工程管理
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建造中的建筑信息管理、工业化集成建造检测与评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成本管理、大数据决策等工程问题。在新的管理体系与评估方法等领域形成一定的特色,其成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学习年限
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年。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采取学分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能毕业,成绩合格并通过答辩可申请硕士学位。
2、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者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硕士生的学习重在独立钻研,自学为主,导师的作用在于把握研究方向,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相应专业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教学实践以及科研实践活动,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生完成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后,必须提交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以此作为该教学环节完成的考核依据。
4、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其它要求按学校研究生院统一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土木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的土木工程学科参考性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对国内外同类院校课程体系进行重点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为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包括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和实践环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得少于14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使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可以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相关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要跟踪本研究领域学术前沿,研究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要有明确的目标,工作量要合理。研究课题要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运用技术工具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论文选题时间应不迟于第三学期第五教学周。
2、学位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包括完成一份文献综述报告,并撰写1份开题报告。
综述报告要求学生应查阅有关本研究方向和领域发展状况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 阅读数量不少于30篇(国外至少10篇),字数一般为0.5~1.0 万字。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
研究生开题要组织开题答辩,由一级学科和专业(领域)责任教授组织。开题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补答一次;再次答辩未通过者延期半年。
开题答辩应于第三学期第十教学周前完成。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包括书面形式的论文进展报告、公开的论文中期答辩会。检查工作由一级学科和专业(领域)责任教授组织进行。中期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重新答辩一次;再次答辩未通过者延期半年。
中期答辩要求在第五学期第五教学周前完成。
4、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应表明研究生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和内容,并反映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0 字,并附参考文献。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通过论文的撰写,真实的反映出研究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新见解及科研能力。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数据真实可靠、论理透彻、文字简练通畅。
5、学术论文发表要求
研究生除要完成学位论文以外,还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如导师是第一作者,研究生可以是第二作者)正式发表(含录用)一篇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
6、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
一级学科和专业(领域)责任教授应在第六学期第八周前组织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研究生进行预答辩,对论文质量进行预审。对学位论文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对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提出警告,责令其在毕业答辩前认真修改;对论文研究内容存在严重错误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应延期答辩;延期答辩时间由预答辩专家小组决定,并出具延期答辩书面决议。
7、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
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和论文评阅的研究生,可按《北方工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应组织公开的论文答辩会。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责任教授提出的人选确定,人数为三位或五位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设主席一人,由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回避,不参加所指导研究生的答辩会。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由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2)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至少在答辩二周前将硕士学位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审阅。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并按答辩流程进行,根据学位论文水平和答辩情况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以上同意为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3)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硕士研究生可在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第二次答辩未通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七、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北方工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答辩通过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智能建造、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以及工程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科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点。具有系统的学士、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还配合学校博士点的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近千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与留学生近300人。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力学与地下空间工程系、设备与工程管理系和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工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学院还设有行业领先、特色鲜明的三大科研机构:一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属建筑工业化领域唯一省部级研究中心,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以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为院长、学校校长丁辉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新兴风险研究院;三是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合作组建的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此外,学院还拥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管理6个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教师45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80%,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注册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师等具有各类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近20人,另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一批著名专家为兼职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事业课题百余项,在岩土工程智能监测与预警、工业化建筑智能建造、新兴风险等领域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千余篇。
学院坚持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长期保持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同时,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考入重点大学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很多校友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以及科研院所、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学院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交流,已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通过交换生项目、本科双学位项目、本硕连读项目派出学生进行境外学习交流,学生可在国外高校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或进行专业实习。学院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已有美国、法国、捷克、印度、蒙古等十几个国家的4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我院进行本科或研究生学习。学校每年还接收国际多所高校的师生来校进行短期进修和交流。
北方工业大学081400土木工程(学术学位)考
考研网快讯,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术学位)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006土木工程学院 | |||
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
初试参考书目 |
复试参考书目 |
加试参考书目 |
081400土木工程(学术学位) | |||
01结构工程 02岩土工程 0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4桥梁与隧道工程 |
《结构力学Ⅰ》第3版,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材料力学》第5版,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理论力学》第7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
同初试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
《土力学地基基础》孙世国等,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其余同初试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
点击【】查看更多参考书目。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简介
一、学科简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是土木工程(0814)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其本科专业名称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学科是研究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所需的各种人工环境,其内容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运载工具及人工气候室中的温湿度、清洁度及空气质量的控制,为实现此环境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源转换设备,以及燃气、蒸汽与冷热水输送系统。本专业的中心任务是在尽可能减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降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各种最适宜的人工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与国家导向高度一致,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PM2.5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绿色建筑,都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学科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学科就业前景
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3年。毕业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大多数毕业生进入本学科领域工程建设前沿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工作,就业率为100%。
三、导师队伍
学科团队以王晓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现有硕士导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学术带头人王晓纯教授,工学博士,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科研与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为:形状记忆合金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环保设备的开发。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为:北京市自然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复合材料结构宏观性能参数的反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社会发展科研基金的课题--《从生活废水中提取余热的综合技术开发》;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的课题2项:《高效热泵系统的综合研究》、《土壤源热泵的工程应用研究》。并先后在工程力学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发表数十篇各类学术论文。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能源是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学科团队自2000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开发我国地下能源热泵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研究,该科研成果应用于北京市朝阳区供电局、潘家园漪龙台高档涉外公寓、北方工业大学实验教学楼及辽宁、山东、广西、海南、新疆、河南等十余个省市,供热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目前团队所研发的热泵设备已进入第五代,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本学科团队在室内空气温湿度、清洁度及空气质量控制,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性能、能耗及控制,新型热泵技术综合开发,碳捕捉技术以及石化建筑结构火灾安全评估等领域研究有着长期成果的积累,并取得较好的创新成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团队先后承担了承担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50余篇,科研经费数仟万元。学科团队所承担主要科研有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制冷制热工程、生活废水能量利用综合技术开发及示范工程建设、建筑节能测试仪表与标定设备研发及相关标准研究、节约型校园综合监测分析平台研究、城市热网驱动的夏季供冷新方式与系统优化配置研究、低碳城镇能效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高盐水高效蒸发并回收凝结水的工艺技术研究等。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室内空气温湿度、清洁度、室内空气品质控制以及PM2.5控制研究
(2)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性能、能耗及控制研究
(3)新型热泵技术综合开发
(4)能源供应系统及碳捕捉技术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实验装备和实验条件,在土木工程学院建工实验中心下属5个专门实验室——暖通空调实验室、热工流体实验室、清洁能源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和太阳能实验室,设备台件数200余件,固定资产约700万元。实验室拥有许多进口先进仪器设备,如室内热舒适仪(瑞典)、多点风速计(日本)、多点式热流计(日本)、空气微生物检测仪(英国)、燃气泄漏检测仪(美国)等。另外,清洁能源实验室拥有12套多种类型(螺杆式、涡旋式、活塞式、变频涡旋式)、性能良好、自动化成度高的地源热泵空调机组,在规模、数量和性能上均位于北京市高校相关专业实验室的领先水平,是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突出亮点和特色。此外,本学科团队还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中科华誉热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美的中央空调、日本大金空调等企业有着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等国高校开展研究生交换生项目,研究生可同时攻读我校和国外高校的硕士学位。
六、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电话、电子邮件
学术带头人:王晓纯教授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简介
一、学科简介工程管理学科是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交叉融合而形成复合性学科。我校工程管理学科依托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面向土木建筑工程,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全过程中的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问题,包含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采购、成本管理、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经发达国家的调查表明,70%的工程师在40岁之后都要承担工程管理的工作。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所具有的重大责任日益凸显,工程管理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工程管理高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工程管理学科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发展空间巨大。
二、学科就业前景
毕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坚实、专业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型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以及知名工程咨询公司等,部分学生选择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读博。就业率(含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大多成为房地产公司、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的主要业务骨干,深得社会好评。该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导师队伍
学科团队以许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现有硕士导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
许炳教授,管理学博士,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与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建设项目投融资决策理论和方法。承担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两部。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本学科点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应用研究为导向,本着工程管理学术前沿和工程实践问题解决兼顾的宗旨,开展规范与实证研究,形成了本学科点的特色研究:以建设项目投资与造价管理为核心,重点研究全生命周期下的项目成本动态控制、基于信息技术的成本优化和建设项目投融资决策;以土木工程建造技术与管理为基础,侧重复杂施工技术及其管理问题,将施工技术、建设项目管理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相结合;以工业化集成建造与评估为主线,注重工业化集成建造管理技术与评估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本学科在建设项目投资与造价管理、土木工程建造技术与管理、工业化集成建造与评估等方面承担和开展了等许多重要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基于清单计价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
2)基于BIM等信息技术的项目目标优化控制;
3)建设项目投融资决策理论和方法;
4)工业化集成建造与评估;
5)房地产经济与管理;
6)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
7)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规划与管理;
8)地下空间结构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
9)建筑施工中的动态监测技术。
本学科近5年发表期刊论文143篇, 核心期刊论文50多篇,EI、ISTP/ISSHP检索64篇,出版专著7部;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科研经费达到521万元;在工程造价管理、土木施工技术、工程建造管理及建筑工业化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学科依托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方工业大学建工实验中心,拥有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投资分析等分析软件。住建部“工业化集成建造与评估”研究中心,与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有良好地合作研究机制,同时也与中国建筑集团等优秀工程建设单位建立了校企联合机制。学科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密切关注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或校企联合项目。切实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的较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有效实现理论创新能力与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深层次结合。
六、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电话、电子邮件
学术带头人:许炳 教授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简介
一、学科简介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
本学科在建筑、矿山、公路等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岩土工程研究,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现在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本学科科研力量雄厚,依托岩土工程与矿山安全研究中心,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市)部级项目、校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校企联合项目等5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000余万元。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等奖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二、学科就业前景
毕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坚实、专业知识全面、工程概念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多数学生选择在科研院所、勘察设计单位、甲方单位及国内高校就业,部分学生选择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读博。毕业生大多成为勘察、设计、施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深得社会好评,专业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三、导师队伍
学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学位教师7名,另聘请北京市人才强校特聘教授1名,讲座教授4名,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名。本学科以博士生导师孙世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岩土工程计算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为重点,在矿山安全、地基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地下工程理论与控制技术、岩石工程开挖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影响规律与评价方法、三维动态变形监测技术与预测理论等领域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科研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陡边坡风险辨识与雷达干涉监测技术及装备研发”、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布沼坝露天矿五期扩建工程”、国家自然基金“露井联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评价方法”以及校企联合项目等100余项科研课题,承担和完成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形成了学缘合理、经验丰富、梯队科学的特色研究队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1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取得了多项理论创新,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近10亿的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相关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该学科领域的经济发展与进步。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1. 学科特色
1)针对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开展研究工作
学科先后承担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报、大型矿山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高陡软岩边坡智能匹配优化设计技术、露天与井工联合开采条件下边坡工程稳定性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2)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依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大企业联合项目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建设“产、学、研”研究基地,为岩土工程领域生产建设一线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等培养和输送人才。培养方案立足生产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加大实践环节的强度,提高工程应用课程的比重,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强调与岩土工程领域的生产与发展相结合,与指导教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提高我校研究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学科组在岩土工程领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的大型岩石工程、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矿山工程中的高边坡、松散介质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开挖诱发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控制技术等重要研究项目。在建筑结构及其抗震领域先后承担了建筑结构设计及其灾害评价、工程抗震设计及其安全评价等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2. 学科优势
1)研究方向较齐全、综合实力强
学科现有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地基处理技术、边坡工程安全控制技术、地下工程施工与材料技术、地下工程抗震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研究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向。
2)师资队伍学术水平高、科研条件优良
学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博士学位教师9名,另聘请北京市人才强校特聘教授1名,讲座教授4名,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名,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梯队建设合理,并形成了较强的创新能力。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百余项。学科所属的岩土工程实验室和测量实验室,试验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在岩土地层探测、岩土力学性质试验、相似模拟试验等研究方向具有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软件。
3.科研主要方向
1)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其控制技术、露井联采综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分析、露天边坡风险分级分析与评价、高陡软岩边坡智能匹配优化设计、大型松软堆积体安全评价、控制与加固技术等;
2)隧道或矿山井下突水预测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复杂断裂带存在对上覆岩体的破坏规律及其诱发导水通道的评估与预测、安全开采控制技术与措施;
3)尾矿库灾变机制及其预测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尾矿坝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诊断技术、尾矿库溃坝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尾矿坝浸润线抬升及坝体涌水开裂紧急险情处置技术、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淤堵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
4)地下工程设计、加固技术及施工风险评估;地下资源开发上覆岩体破坏规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控制技术;
5)岩土工程的变形智能监测及其灾害预测预警技术:三维实体预测预警技术;
6)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控制新技术的研发等 ;
7)岩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创建等;
8)各类基础工程的设计、震害评价、以及控制技术和加固措施等。
4.学科成果
近十年,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其中一等奖1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好评。
优秀的研究成果带动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飞跃,一方面能够使研究生掌握前沿的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工程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升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以硕士论文为实战平台,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载体,通过研究生导师选配和论文题目遴选等措施,让学生切实深入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及科研项目研究,大幅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深层次结合,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动力支持。
(1)为适应社会需求,我院与校内外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工程单位联合,建立了以科研开发或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合作形式多样,有的合作项目在本校实验室即可完成,有的项目需要研究生到合作单位所在的实验室完成,有的需要研究生经常深入工程现场,有的项目甚至要求研究生实验室工作和现场工作都要参与。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了研究生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让研究生体验不同单位的工作风格或科研氛围,以便博采众长。
(2)在论文选题方面,要求必须紧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或校企联合项目,使研究生切实深入参与实际工程(科研)项目,在实战中培养其解决实际的较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有效实现理论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深层次结合。
(3)在研究生导师配备方面,摒弃过去的单一导师制,构建以责任教授为核心,学科组或科研团队教师整体指导的理念,强化学科组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对校企联合项目,还要求在合作单位聘请1名副导师,以便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和考核。
(4)在与项目依托的长期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订单式培养机制。即研究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接受项目依托单位(用人单位)的考核,经综合评价合格以后直接接收。此种方法能够切实提供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减少应届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上的磨合适应期,更快更好的为用人单位服务。
六、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电话、电子邮件
学术带头人:孙世国 教授 赵俊兰 教授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
2021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0814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北方工业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岩土工程 02 结构工程 0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4桥梁与隧道工程 0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6工程管理 |
|
招生人数: | 25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81结构力学 或882材料力学 或883工程热力学 或884工程经济学与项目管理概论 |
|
备 注: | 包含推免生拟接收人数:1 复试笔试科目:⑴研究方向01至05: 结构力学、 材料力学、 土力学地基基础、 土木工程施工、暖通空调, 从中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及加试科目重复)。 ⑵研究方向06: 建设项目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结构力学、 材料力学、 土木工程施工、理论力学、 土力学、 传热学、 流体力学, 从中选两门(不得与初试科目重复)。 |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简介
一、学科简介“结构工程”硕士点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随着我国各项工程建设的发展,建筑结构向高大、体型复杂、多功能等综合性方向发展,形成了造型、空间、功能等多方面高要求的复杂结构形式。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体系、新施工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出现了以新型材料为基础的新型结构形式和各种复杂建筑结构的力学问题,因此需要研究相应的计算理论和安全评价方法。本学科主要注重研究结构参数化模型的建立以及主要参数对结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从静力拓展到抗震和抗风的动力问题,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和仿真分析等。
结构工程二级学科长期紧密结合国内建筑结构工程研究前沿和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以服务北京,服务全国建筑行业为宗旨,实际应用为导向,把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目标和特色,及时发现、解决实际工程存在的技术难题。该方向的导师队伍理论基础,并均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该方向硕士研究生所完成的硕士论文题目均为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关的课题,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就业前景
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3年。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等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类企业合作横向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毕业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大多进入本学科领域工程建设前沿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工作。近几年我校的结构工程方向的研究生持续供不应求,连续几年为北京城建集团、北京住总集团、中国建筑一局集团等各大建筑企业的一线输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含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0%。该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导师队伍
学科团队以高建岭教授和张燕坤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现有硕士导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
高建岭教授,工学博士,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科研与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为:结构力学;结构抗火;地源热泵。近五年主持北京市科委项目2项;参与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一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
张燕坤教授,工学博士,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方向的教学、科研以及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组合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先后主持完成了“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板受力性能的研究”(北京自然基金)、“混合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北京优秀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其它各类纵向课题以及实际工程结构设计项目二十余项,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近五年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以及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 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在复杂结构设计、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新材料、以及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石化建筑结构火灾安全评估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其中2011年本学科方向研究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抗火性能;
2)钢结构防火性能化设计;
3)石化建筑安全性能分析;
4)钢结构超薄型涂料抗火性能;
5)BIM协同设计方法应用研究
6)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应用分析
7)复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结构工程学科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已拥有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该学科是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工程软件开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及安全性评估等能力。结构工程学科的设置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学校向“教学科研型”定位转换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结构工程学科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了稳定科学研究方向及学术梯队。本学科依托的建工实验中心是北京市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拥有大批国内先进的科研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同时拥有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
六、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电话、电子邮件
学术带头人:高建岭 教授 张燕坤 教授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下、地上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建筑与土木工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以人为本,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对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研究方向。现有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人,其中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各类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近20人;另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20余位专家为学科兼职教授。
近5年学科教师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事业课题数百项课题,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1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基础与地下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加固技术、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与安全控制技术、复杂建筑结构设计、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新材料、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建筑结构火灾安全评估、各类构筑物抗震分析理论、工程结构检测、加固与耐久性、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清洁能源和建筑工业化等方面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业绩。
一、培养目标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富有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身心健康。
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能够运用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科技前沿课题,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培养方向
1、岩土工程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领域中各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控制技术与计算方法。尤其在边坡工程安全的精细化评价及其控制技术,新型锚杆研发及加固技术,大空间地下工程开挖诱发环境破坏与突水的风险辨识及其安全控制技术,变形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业绩。
2、结构工程
主要研究复杂环境下钢管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设计理论、特种混凝土力学性能等内容。在钢管混凝土节点设计、大跨度钢结构设计、结构检测与加固、次轻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主要研究各类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城市生命线抗震工程计算理论与方法、钢结构及其防火性能。在强震诱发地面运动规律、地下结构与基础抗震的加固技术、有限元线法计算温度场分布特征的软件开发及应用、石化专用钢结构防火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4、桥梁与隧道工程
主要研究复杂工况下隧道与桥梁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地质缺陷体超前探测、设计与施工,岩爆评价理论及动态监测,冲击载荷作用下桥梁力学特性,钢桥的稳定与疲劳,新型地道桥结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成果应用于大型控制工程,安全与经济效益显著。
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主要研究室内环境及空气品质控制、建筑能耗及控制技术、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在新型高效热泵系统、建筑节能监测分析平台研发、相变蓄热及传热系数自调节墙体、地热能利用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
6、工程管理
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建造中的建筑信息管理、工业化集成建造检测与评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成本管理、大数据决策等工程问题。在新的管理体系与评估方法等领域形成一定的特色,其成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学习年限
本研究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培养中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3、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4、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环节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包括课程实验、课题研究等形式,可以在学校相关实验室、校外实习单位完成。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为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包括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和实践环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得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7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相关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要跟踪本研究领域学术前沿,研究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要有明确的目标,工作量要合理。研究课题要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运用技术工具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论文选题时间应不迟于第三学期第五教学周。
2、学位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包括完成一份文献综述报告,并撰写1份开题报告。
综述报告要求学生应查阅有关本研究方向和领域发展状况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 阅读数量不少于30篇(国外至少10篇),字数一般为0.5~1.0 万字。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
研究生开题要组织开题答辩,由一级学科和专业(领域)责任教授组织。开题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补答一次;再次答辩未通过者延期半年。
开题答辩应于第三学期第十教学周前完成。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包括书面形式的论文进展报告、公开的论文中期答辩会。检查工作由一级学科和专业(领域)责任教授组织进行。中期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重新答辩一次;再次答辩未通过者延期半年。
中期答辩要求在第五学期第五教学周前完成。
4、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有一定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应表明研究生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和内容,并反映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0 字,并附参考文献。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通过论文的撰写,真实的反映出研究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新见解。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数据真实可靠、论理透彻、文字简练通畅。
5、学术论文发表要求
研究生除要完成学位论文以外,还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如导师是第一作者,研究生可以是第二作者)正式发表(含录用)一篇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
6、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
一级学科和专业(领域)责任教授应在第六学期第八周前组织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研究生进行预答辩,对论文质量进行预审。对学位论文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对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提出警告,责令其在毕业答辩前认真修改;对论文研究内容存在严重错误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应延期答辩;延期答辩时间由预答辩专家小组决定,并出具延期答辩书面决议。
7、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
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和论文评阅的研究生,可按《北方工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应组织公开的论文答辩会。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责任教授提出的人选确定,人数为三位或五位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设主席一人,由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回避,不参加所指导研究生的答辩会。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由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2)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至少在答辩二周前将硕士学位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审阅。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并按答辩流程进行,根据学位论文水平和答辩情况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以上同意为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3)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硕士研究生可在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第二次答辩未通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七、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北方工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答辩通过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同时颁发毕业证书。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本科教务 | 赵雪芳 | Tel:88803204 | 浩学楼11层1113 |
研究生管理 | 张迪 | Tel:88802383 | 浩学楼11层1113 |
研究生管理 | 丁阔 | Tel:88802383 | 浩学楼11层1113 |
学生工作 | 金磊 邓晶晶 | Tel:88803288 | 浩学楼11层1111 |
学生工作 | 刘晓莉 | Tel:88802322 | 浩学楼11层1111 |
行政办公 | 王佳冉 | Tel:88803279 | 浩学楼11层1113 |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简介
一、学科简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主要涉及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抗爆工程、工程检测加固、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和工程结构耐久性等诸多领域。主要研究各类灾害的成灾机理、毁损效应,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灾变预警和安全防控技术等,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控制技术,通过工程措施和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高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工程结构的防护能力。
二、学科就业前景
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3年。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省部级自然基金项目以及各类企业合作横向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毕业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本学科领域工程建设前沿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含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0%。该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导师队伍
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的导师队伍共10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聘请校外兼职导师4名,多数导师具有工程背景。
宋小软,博士,教授,土木系主任,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项及教学成果奖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9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及其组合结构;工程实验及检测技术;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
四、科研方向与成果
本学科在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地下管道抗震分析理论、城市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理论与实验、工程结构防灾加固、组合结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及行车安全研究等领域逐步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团队近五年来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以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达900多万元;出版专著、教材6部,授权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近100篇。科研成果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地震局防灾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与防灾减灾
2)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与控制
3)建筑结构的检测、加固与改造
4)FRP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复合结构性能
5)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应用分析
6)复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7)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8)混合骨料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
9)桥梁设计理论及应用与仿真分析、既有桥梁检测加固设计及施工
五、科研与培养环境
本学科依托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方工业大学建工实验中心、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及研究所、校外试验基地等,在工程抗震及防灾减灾、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建筑结构检测与监测、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建筑结构数值模拟等研究方向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试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
六、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电话、电子邮件
学术带头人:宋小软 教授
学科咨询联系方式:
张迪老师:010-88802383
电子邮件:jzzsb@ncut.edu.cn
网址:http://civil.ncut.edu.cn/
土木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2 | 10286 | 东南大学 | A+ |
3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4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7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8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9 | 10294 | 河海大学 | A- |
10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1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2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A- |
13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A- |
14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15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B+ |
16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17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B+ |
1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19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2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23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24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25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26 | 11078 | 广州大学 | B+ |
27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8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1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32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B |
33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35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6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7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B |
38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39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40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41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42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43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44 | 10332 | 苏州科技大学 | B- |
45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B- |
46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47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48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B- |
49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50 | 10616 | 成都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B- |
53 | 11075 | 三峡大学 | B- |
5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55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C+ |
56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57 | 10255 | 东华大学 | C+ |
58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59 | 10404 | 华东交通大学 | C+ |
60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61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C+ |
62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63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65 | 10792 | 天津城建大学 | C+ |
66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6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C+ |
68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69 | 1007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C |
70 | 10183 | 吉林大学 | C |
71 | 10191 | 吉林建筑大学 | C |
72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C |
73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C |
7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75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76 | 10384 | 厦门大学 | C |
77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78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79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80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1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82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83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84 | 10188 | 东北电力大学 | C- |
85 | 10216 | 燕山大学 | C- |
8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87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88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89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90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C- |
91 | 10555 | 南华大学 | C- |
92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C- |
93 | 11066 | 烟台大学 | C- |
94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