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
微信搜索公众号“之家”,关注【之家】微信公众号,在之家微信号输入【宁波大学考研分数线、宁波大学报录比、宁波大学考研群、宁波大学学姐、宁波大学考研真题、宁波大学专业目录、宁波大学排名、宁波大学保研、宁波大学公众号、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波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宁波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是保研的一个重要渠道,必须获取相应的保研信息,比如保研夏令营的时间、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等信息,这些内容是申请保研夏令营的必要准备。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6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085201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科依托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机电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宁波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回转零件高精度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创新团队开展工作。
学位点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保证他们同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深入的工程应用研究经历。通过完成本学位点的培养计划,毕业生将熟练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拥有解决机械工程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专业或管理工作中独立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8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8人。教师中包括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学校“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
学科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紧密结合学科优势和行业需求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学位点现设有8个研究方向:(1)零件轧制成形技术(方向负责人:束学道教授);(2)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负责人:李淑欣教授);(3)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方向负责人:崔玉国教授);(4)制造系统工程(方向负责人:战洪飞教授);(5)车辆工程(方向负责人:杜建科教授);(6)压电声波器件(方向负责人:王骥教授);(7)工程结构材料性能(方向负责人:董新龙教授);(8)工程防护结构与测试(方向负责人:周风华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束学道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零件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机械工程学位点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其中EI和SCI收录80多篇。著有《异型截面环形件轧制技术及应用》《楔横轧理论与成形技术》《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轴类件楔横轧成形理论及实践》等专著6部。他是国际边界元学术委员会委员,白俄罗斯楔横轧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应用科技》期刊副主编。
本学位点8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色:
(1)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主要研究轧制成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其装备,以轧代锻,实现零件生产的高效化、节材化、节能化和近净成形。
(2)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机电产品概念设计、注塑成型分析与优化关键技术,提升设计效率及注塑制品的成型质量。
(3)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主要研究精密加工的新方法、新技术和精密测试技术,将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密切结合,提高复杂曲面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的一体化水平。
(4)制造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知识的资源配置、生产信息化管理以及面向中小企业及其合作群体的生产过程优化,促进制造系统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5)车辆工程:主要研究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强度、振动和安全性,汽车电子器件和智能化技术。
(6)压电声波器件:主要研究压电声波器件在传感器、作动器、滤波器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检测、频率控制和精确定位等方面的功能,强化智能器件和电路所需的基础元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器件基本技术和水平。
(7)工程结构材料性能:主要研究常见工程结构材料在不同的服役环境如高温、冲击、腐蚀下材料性能的演化,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学习材料测试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8)工程防护结构与测试:针对大型的工程装备和结构,结合检测技术和数据传输处理技术,设计和建设监测系统和网络,采用目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为结构的安全运行和监测提供手段和依据。
车辆工程
已浏览:1904次 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9日
专业背景: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浙江整车年产能已达到120万辆,形成多个汽车集团和整车生产基地。上海大众年产30万辆乘用车的项目已经落户宁波。宁波市“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把握我国乘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发展符合国家环保节能要求的经济型轿车。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高水平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对促进浙江省和宁波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预计“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汽车及配件企业人才需求约6万名,汽车后服务人才需求约12万名。其中,宁波市汽车及配件企业人才需求约1.5万名,汽车后服务人才需求约3万名。
专业情况介绍:
该专业开设汽车车身与造型设计、汽车电子、汽车结构与冲击安全等三个各具特色的方向模块,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已建设汽车拆装实验室、汽车发动机性能实验室、汽车电子与控制实验室、汽车CAD/CAE中心等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设备已投入约300万元,累计教学实验设备投入将达到600~1000万元规模,拥有开展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的全部教学设备,并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汽车模型设计加工、赛车设计制作等创新科研活动。我院拥有的省部共建冲击安全工程实验室、压电器件技术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为进一步开展汽车碰撞安全性、汽车人体损伤力学、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复合材料与轻量化设计等研究提供了很好条件。我院也聘请了多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或导师,与宁波、杭州等地的多家汽车整车和零配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针对全球经济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公路运输车辆领域设计、制造、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1 在汽车结构优化设计与冲击安全技术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2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
3瞄准汽车技术发展的前沿,如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开设有关拓展课程。
专业方向:
共设置三个专业模块方向: 1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模块
2汽车电子模块
3汽车结构与冲击安全模块
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基础、工程设计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结构拆装实验、汽车电子技术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25人,其中8人已经被湖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另外的毕业生中,95%的同学已经签约吉利汽车、敏实集团及拓普集团等车辆整车及零部件企业。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
10多位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访问学习的经历。
已聘请企业高级研发人员担任兼职教授或教师。
工程力学
已浏览:2583次 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9日
专业背景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学科。工程力学作为力学的一个分支,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对这个学科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学制一般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工程力学专业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
专业情况介绍
宁波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设立于2001年,2009年确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受到省级重点计划的支持,同时本专业致力于专业培养模式和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创办于建校之初,是具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优势学科。本专业依托浙江省力学“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工程力学博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程力学硕士点、固体力学硕士点的建设。拥有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科研平台。学科拥有近海结构冲击安全防护与健康监测创新团队和压电频率电子元器件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等两个重点创新团队。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由学科建设计划强化的实验条件为培养研究型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大依托。
工程力学专业积极开展各项课程建设,《理论力学》是省精品课程,也是国家双语示范课程。有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创新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拥有多台高性能计算工作站,有ANSYS、ABAQUS、CATIA、ALIAS等计算和设计软件,供学生研究学习。目前本专业有两个院级教学团队,“理论力学教学团队”和“材料力学教学团队”。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宁波周边,如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晶(宁波)电子有限公司等、宁波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宁波锦伟紧固件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宁波嘉隆工业有限公司等。宁波大学是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发起单位与秘书单位。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师资力量:
工程力学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富力强,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占比84%。3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位全国优秀力学教师,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两人,第二层次两人,聘请了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杨嘉实教授为“包玉刚”讲座教授。绝大多数教师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培养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力学、数学基础扎实,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计算机应用与结构分析能力强,能在各种工程领域(如机械、车辆、船舶、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水利、化工、能源装备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工程计算、实验测试、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后劲足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核心和主干课程
学位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振动力学、有限元法、实验力学、工程结构分析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流体力学与CFD软件应用、数学物理方法等。
就业前景和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从事与优化设计和力学分析有关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实验测试、工程计算等工作。如机械、车辆、船舶、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水利、化工、能源装备等,也可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将来从事科研或教育工作。
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宁波大学推荐接收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宁大政〔2019〕107号)和《宁波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接收政策
面向全国高校接收具有2020年推免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复试安排
(一)复试时间
10月9日-11日
日期 |
时间 |
内容、地点 |
备注 |
10月9日(星期三) |
下午
13:30-16:00 |
考生报到
1、交验材料
2、发复试日程安排
地点:绣山工程楼一楼大厅 |
联系人:任老师
0574-87609961
|
10月10日(星期四) |
上午
8:30—11:00 |
专业课笔试
地点:报到时通知 |
力学专业复试科目为材料力学
机械专业复试科目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下午
13:00 开始 |
专业与综合面试、外语听力及口试、思想政治面试
地点:报到时通知 |
|
10月11日(星期五) |
上午
7:30—10:00 |
体检
地点:报到时通知 |
|
(二)复试内容
包括思想政治考核、专业课笔试、专业面试、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
成绩类别 |
满分 |
备注 |
1 |
专业课笔试 |
100 |
将复试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复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
2 |
专业面试 |
100 |
3 |
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 |
100 |
4 |
思想政治面试 |
合格 |
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
5 |
体检 |
合格 |
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
注:
1.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成绩)/3
2.复试成绩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三)资格审查交验材料
1、《宁波大学接收推免生政审表》,需考生所在单位盖章并密封;
2、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本科在校全部课程成绩单1份;
3、大学英语六级(或四级)考试证书(小语种的相应水平证书)复印件1份;
4、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励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
5、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如公开发表论文、出版物等)、发明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
注:考生参加复试时,须向报考学院提交以上材料,并带上原件以备审验。附件下载详见http://eng.nbu.edu.cn/info/1130/7782.htm
三、录取方法
最终按复试成绩根据名额从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体检、思想政治面试成绩中有一项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低于60分(满分为100分)者不予录取。
四、咨询及申诉渠道
咨询电话: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研招办0574-87609961
申诉渠道: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纪委办0574-87600353
五、复试名单(根据实际报名及审核情况持续更新)
专业 |
方向 |
复试名单 |
(080200)机械工程 |
车辆工程 |
赵天真 |
(080200)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应贺烈 |
|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2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3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9人,全国优秀力学教师3人。聘包玉刚讲座教授3位。80%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27日)
学院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绣山工程楼
咨询电话:0574-87600302 传真:87608358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由创建于建校之初的机械工程系和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组建而成,主要开展机械工程与力学及其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坚持学术立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学院师资力量较强。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2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3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9人,全国优秀力学教师3人。聘包玉刚讲座教授3位,聘荣华学者讲座教授2位。80%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
学院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贸班)、机械工程(留学生班)等本科专业,专业建设密切结合长三角制造业行业需要。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特色专业、省优势专业、省重点专业;工程力学是省重点专业;工业工程是省优势专业;车辆工程是结合长三角和国家汽车工业战略需求的快速发展专业。学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有机械工程实验室、工程力学与材料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米,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00多名、留学生100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浙江省力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尤其是连续获得2011年、2013年、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国机械创新竞赛二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Dsc_0558.jpg
DSC_0543.jpg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学院拥有宁波大学首批博士点之一—工程力学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博士研究生50多名、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工程力学学科是全校首批浙江省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2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有省部共建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时根据教师研究方向设立了多个科研实验室。学院拥有两个省科技创新团队,两个宁波市创新团队。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四年共承担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大和重点项目各一项,承担5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各级科研项目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各种专利300余项。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实现了宁波大学和宁波市该奖项的突破。 学院对外交流广泛。学院与美国Purdue大学、英国Aston大学、加拿大Manitoba大学、澳大利亚Sydney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汽中心天津汽车研究院等多所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人才联合培养与学术合作研究工作。学院多次举办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年均教师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数十人次,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
0801力学
力学2010年获批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原有 “工程力学”(1998年获批)和“固体力学”(2006年获批)两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从1986年建校开始,在朱兆祥教授和王礼立教授的带领下重点发展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曾经是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近年来又大力发展了电磁固体力学与声波器件力学以及近海工程结构力学的跨学科研究,是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的创建组长单位。学科依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经过30余年研究积累,部分科研成果曾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力学学科于2013年获得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6年获得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至此,力学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力学学科主要面向防护工程、电子器件、工程材料、近海工程、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交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应用问题,系统开展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学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学科在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和压电声波器件研究方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力学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学校“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
学位点覆盖力学学科的4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1)工程力学(方向负责人:董新龙教授);(2)固体力学(方向负责人:杜建科教授);(3)动力学与控制(方向负责人:王骥教授);(4)流体力学(方向负责人:陈建康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董新龙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材料和结构冲击动力学和爆炸力学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宁波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冲击动力学组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理事,宁波市材料学会理事。
本学位点4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色:
(1)工程力学:本方向致力于材料与结构的动态响应及非线性计算结构力学研究,在材料和结构在爆炸、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力学响应、弹塑性应力波传播特性、材料动态破坏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2)固体力学:本方向致力于新型材料和结构的多场耦合力学行为研究,在磁电弹性力学、复杂介质波传播、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力学、导电聚合物力学行为等方面形成特色。
(3)动力学与控制:本方向以振动和波传播基础理论研究为先导,振动分析方法和抑制技术研究为重点,面向电子器件、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4)流体力学:本方向面向航海、机械、水利、化工、航空、航天等方面的流体力学问题,并在当前普遍重视的能源、环境、材料以及高技术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宁波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机械电子工程 02 机械设计及理论 03 车辆工程 04 制造系统工程 05 塑性成形工程 |
招生人数: |
20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2机械原理 |
备 注: |
复试科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2017年获批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原有 “机械电子工程”(2003年获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6年获批)两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点和“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学位点(2009年获批)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其中“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2005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连续两次获批宁波市重点学科(2007年,2012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机电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宁波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回转零件高精度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创新团队,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36项;发表SCI/EI论文14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1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学科以机械工程为核心,紧密结合高速发展的机械制造业需求,研究零件楔横轧/斜轧/环轧/旋压近净成形与成性新工艺与新技术、工具/模具再制造、压电定位平台、压电微夹钳等智能器件的新构型、结构疲劳强度、概念设计方法、表界面摩擦磨损、机械对称性理论、增材制造产品的设计理论等,面向敏捷制造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汽车多功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等广泛技术领域展开研究。
机械工程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杰青基金获得者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9人(其中第二层次2人)、宁波市甬江学者2人、Elsevier高被引学者2人(2014-2016连续3年)。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包括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
学位点现设有5个研究方向:(1)塑性成形工程(方向负责人:束学道教授);(2)机械电子工程(方向负责人:崔玉国教授);(3)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负责人:李淑欣教授);(4)制造系统工程(方向负责人:战洪飞教授);(5)车辆工程(方向负责人:杜建科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束学道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零件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机械工程学位点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其中EI和SCI收录80多篇。著有《异型截面环形件轧制技术及应用》《楔横轧理论与成形技术》《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轴类件楔横轧成形理论及实践》等专著6部。他是国际边界元学术委员会委员,白俄罗斯楔横轧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应用科技》期刊副主编。
本学位点5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色:
(1)塑性成形工程: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精密制造技术、特种轧制与加工、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摩擦及性能测试。以回转类零件轧制成形为特色,研究零件楔横轧/斜轧/环扎/旋压近净成形与成性新工艺与新技术、工具/模具再制造等技术,实现零件的高效化、节材化、节能化近净成形。
(2)机械电子工程: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机电系统控制、机电系统动力学、传感与测量、信号与图像处理。以精密驱动与精密测量为特色,研究压电定位平台、压电微夹钳等智能器件的新构型、驱动机理、控制方法以及表面微观形貌测量、红外光学检测等精密测量系统的构成原理与检测理论,促进精密机械与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3)机械设计及理论: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机械设计方法、产品性能仿真、多学科设计与优化、机械结构强度与可靠性。以挖掘最新设计方法、提高机械结构强度及产品性能的设计和优化为特色,研究结构疲劳强度、概念设计方法、机械对称性理论、增材制造产品的设计理论,实现机械产品及装备的设计创新和技术进步。
(4)制造系统工程: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制造系统、智能制造。以敏捷制造系统与企业大数据为特色,从整个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视角,面向中小企业及其群体,对敏捷化制造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论与技术、分散网络化制造的运行原理、面向敏捷制造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开展研究,实现制造系统信息化、智能化。
(5)车辆工程:本方向主要研究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强度、振动和安全性,汽车电子器件和智能化技术。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军队科研院所及总装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约10名、硕士生约25名。机械工程学科是我院主干学科,主要从事重型、轻型、两栖、空降四大系列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装备教学、科研和试验研究工作,在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和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军队“2110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三、研究方向简介
五十多年来,在主导和引领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装甲车辆理论与总体技术”、“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装甲车辆机电液系统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装甲车辆先进设计与理论”、“军用装备功能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及其自动化”等五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军事工程特色的学科方向。
四、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1名。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6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各方向的学术骨干多数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的经历。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拥有装甲车辆道路试验场、野外试验站、车辆人-机-环境系统实验室、装甲车辆性能试验与仿真评估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油液分析检测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结构强度分析实验室、机构创新实验室和机械动力学仿真平台。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本专业参与了我军装备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围绕装备体系规划、新型号研制、现役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四个突击系统”为基本架构的装甲装备基本体系,在引领陆军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军第一辆数字化坦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速两栖车辆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动力传动系统性能集成建模、动力舱的热性能数值仿真与测试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引弧微爆轰击高效经济型陶瓷加工技术和装置,成功研制了国内外首台陶瓷螺纹自动加工机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工程陶瓷界面热化学反应高效磨削的新理念,研制的陶瓷专用高效有机磨削液已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95”高新工程、国际合作、国防预研、装备型号等各类项目150余项,总经费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1项。科研成果被部队、军工和地方企业应用27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7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4部,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近年来有2篇博士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初试考试科目)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52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邵阳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吉利集团、三一集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天雁机械厂、长丰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试验科研基地及实践基地,在小型风冷柴油机、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领域现有专任教师及导师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人员15人,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有动力机械实验室、机械动力实训基地、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共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90多篇。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方式:
1)采用项目承载式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模式,学生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2)培养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并能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实际技术问题。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西京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
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 |
书名 |
出版社 |
版本 |
作者 |
备注 |
801 |
理论力学 |
《理论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六版 |
哈工大 |
任选其中一本 |
《理论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李慧剑、杜国君 |
802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四版 |
刘鸿文 |
任选其中一本 |
《材料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白象忠 |
B01 |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各占50%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B02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M01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王先逵 |
|
M02 |
切削原理及刀具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四版 |
陆剑中 |
|
M03 |
机械制造装备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戴曙 |
|
M04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姜培刚 |
|
M05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16/32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钱晓捷 |
|
M06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方承远 |
|
M07 |
液压元件 |
《液压元件与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李壮云 |
|
M08 |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
《液压控制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王春行 |
|
M09 |
液压传动系统 |
《液压传动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官忠范 |
|
M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
M11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
M12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黄靖远 |
|
M13 |
轧钢工艺及设备 |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石民 |
|
M14 |
冶炼设备及工艺 |
《炼钢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89年版 |
罗振才 |
|
《炼铁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严允进 |
M15 |
材料成形设备 |
《材料成形设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王卫卫 |
|
M16 |
冲压工艺 |
《冲压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肖景容 |
|
M17 |
锻造工艺 |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胡亚民 |
|
M18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