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之家”,关注【之家】微信公众号,在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师范大学报录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群、湖南师范大学学姐、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师范大学排名、湖南师范大学保研、湖南师范大学公众号、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祝您如愿考取公共管理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湖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

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祝您如愿考取公共管理的研究生。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考研考试科目
公共管理 [1252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非全日制)政府管理与地方公共治理
02 (非全日制)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
03 (非全日制)国土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
招生人数: 70
考试科目: ①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 英语二
备  注: 复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与公共管理基础
学院简介
发布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9日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创办于1960年的湖南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学院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岳麓山下、碧波粼粼的湘江之滨,紧邻长沙抗战文化纪念园麓山忠烈祠,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更具浓郁的湖湘文化氛围,是培养人才、研究学术的理想园地。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公共管理学院已进入全国高校同类院系的前列。
公共管理学院覆盖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下设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4个学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5个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专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和特色专业,2019年确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据中国科教评价网2016年高校本科专业排名榜,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列全国高校236个同类参评专业第7位,获评五星级专业;哲学专业名列全国高校72个同类参评专业第12位,获评四星级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名列全国高校101个同类参评专业第15位,获评四星级专业。学院拥有哲学、政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哲学、政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等9个二级学科方向招收和培养博士生;拥有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政府管理与政策、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社会管理与政策17个二级学科方向及教育硕士(政治学科教学论方向)、公共管理(MPA)、社会工作(MSW)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招收和培养硕士生。拥有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伦理学;3个“十二五”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一轮“双一流”创建中,哲学和政治学科分别入列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和培育学科。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研究基地——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基地、县域发展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设有道德文化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外国哲学研究所、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研究所、共享思想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国家治理研究所、非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人口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伦理学研究》(中国伦理学会会刊)杂志社。
学院立足人才强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0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23人、讲师47人,高级职称占比约53%;教师中有博士92人,占比92%。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一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先后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评委2人,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高校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4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有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4人,荣誉优秀社会科学专家2人,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
学院坚持学术兴院,科研成果丰硕。1988年以来至2019年,我院教师独立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近100项(其中重大课题2项、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11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94项,出版著作630部,公开发表论文4200余篇。“十二五”期间,学院新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金研究项目30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部级项目18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研究项目57项,出版著作133部,公开发表论文663篇。不少著作和论文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产生良好社会效益。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全国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9项。此外,我院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0多位教师担任省级学会重要职务,多位教师担任全国性学术机构领导职务,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摆在首位,担当使命、立德树人。自建系以来,共培养全日制普通教育本专科毕业生9000余名,研究生近3000名,博士生近300名,他们大都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和骨干,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目前,学院办学规模全日制本科生约1000人、研究生(含博士生、专硕生)约900人。学生在学业水平、学术创新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十二五期间,本科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研究生获省级以上科研创新项目43项。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95项,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2项;研究生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94项,其中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8篇。学院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本科生升研率年均36%,居学校前列。
学院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学院现有学科化、信息化资料室3个,专业藏书7万余册,订购报刊400余种;建有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包含社会调查与统计实验室、管理学实验室、文科师范技能实训室、文科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全部教室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学院将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和“正大日新”的院训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全面提升,为建设省内领先、国内同类院系中一流研究教学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二〇一九年十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湖南师范大学秉承“仁、爱、精、勤”的优良传统,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朝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这是考研招生联系方式,欢迎收藏~
公共管理学院
马老师
88872039
公共管理 [1252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非全日制)政府管理与地方公共治理
02 (非全日制)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
03 (非全日制)国土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
招生人数: 70
考试科目: ①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 英语二
备  注: 复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与公共管理基础
 公共管理基础
1)考试目标
本考试以案例分析和材料分析题为主,旨在考查学生如何运用理论来解决现实的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其处理公共事务中应该表现出来的五个方面的良好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领导能力等。旨在观察学生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实际的公共管理问题,这一点在中国今天的公共管理实践中显得尤其重要。
2)考试内容:
一、公共管理导论
(一)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环境、目标、职能、实践。
管理的特性:管理具有两重性。所谓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五职能说”。
2、管理学
(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3、管理理论的演进
(1)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管理理论演进的特点:四个方面。
(二)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
1、行政概念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特定的主体:广义的政府,国家(立法、行政、司法部门);狭义的政府,国家行政部门。
管理的活动:包括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环节。
特定的目的:推行政务或公务;制定和执行政策,实现特定的公共目标。
特定的对象:以政府的政务或活动为对象。
2、行政的含义: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一句话,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概念的外延是国家、政府,但主要是行政(执行)部门;其内涵则是国家或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3、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4、行政学研究的内容:(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演变历史;(2)行政活动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3)行政主体,包括对行政组织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的研究;(4)行政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主要包括行政目标、行政计划、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信息、行政咨询和行政协调等;(5)行政的内部保障,即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行政道德、财政管理、后勤和办公室管理等;(6)行政效能;(7)行政改革与发展。
(三) 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1、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与产生
公共管理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怀特的《公共行政研究导论》和1927年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
2、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者说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3、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

二、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概述
1、组织的定义与特性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的特性: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并非自发形成,而是有意养成的,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2、公共组织的内涵、构成要素
(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而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3、公共组织的类型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二)公共组织的结构
1、公共组织结构
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
结构内容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直线结构:单一垂直领导。
职能结构: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
结构形式直线一职能结构: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矩阵结构: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
2、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宏观上:指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中央与地方组织结构(层次结构);微观上: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如国务院各部委下设的司局级、处级和科级层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下设处级、科级等层次。
(2)横向结构(分部结构)。主要按职能划分,除此之外,还有按地区划分,按服务对象划分及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
(3)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并不是相互脱离的,二者相互交织形成行政组织的结构网。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
3、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
(1)首长制与委员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
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2)层级制与职能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3)集权制与分权制。
划分标准: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在联邦制国家中,分权制的行政组织体制最为普遍。
(4)完整制与分离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
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三)公共组织环境
1、含义:公共组织环境是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2、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

三、公共决策
(一)决策的基本问题
1、决策的含义
(1)定义: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决策的特征:预见性;主观性;选择性。
(3)决策的内容。
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有可检验性。
方案选择:拟订方案要考虑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同时还要通过综合的比较和评估,在备选方案中比较孰优孰劣。
2、决策类型
(1)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2)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决策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3)根据决策条件(或称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4)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5)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决策可以分为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二)行政决策体制
1、行政决策的含义
(1)定义: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2)行政决策的特点:决策主体的特定性;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
2、行政决策体制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类型。
(三)行政决策程序
1、问题界定;2、目标确立;3、方案设计;4、后果预测;5、方案抉择。

四、行政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定义: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3、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权力构成: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4、领导者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观念技能,即THC技能。
(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1、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为:(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就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体全体成员通过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在集体领导中,行政首长必须正确地使用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应当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或否定,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3、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
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可以表现为三个层面:领导与群众关系问题;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与内部关系问题;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问题。

五、沟通与协调
(一)沟通
1、公共组织沟通的定义
公共组织沟通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取公共组织系统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2、沟通类型与模式
(1)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2)沟通的结构模式: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
(二)协调
1、协调的含义
协调是公共组织为了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
2、协调的特点:
(1)协调是一种经常性的组织行为。
(2)协调是一种艺术性的组织行为。
(3)公共组织协调是一种公关性的公共组织行为。
3、协调方式
(1)主体合流法;(2)中间数法;(3)冷处理与热处理法;(4)当面表态法;(5)谈心法;(6)跟踪处理法。

六、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1、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
(1)基本性质:生物性;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能动性;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内在的知识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连续性;高增值性;闲置过程的消耗性;再生性。
(2)特殊性质:他们应拥有较高的法律观念、政治品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2、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是指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的一系列活动。
(2)特点: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2、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
(二)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历经理论准备、试点实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法》的颁布。
3、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一是具有新陈代谢机制;二是具有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和反腐倡廉的作用;四是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对公务员依法管理,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基本内容包括: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

七、公共管理伦理
(一)公共管理伦理
1、含义:公共管理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2、公共管理伦理的三种类型:体制伦理、政策伦理和公务员职业伦理。
公共管理的体制伦理:由行政体制内在的一系列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规范所构成,并通过社会结构关系,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和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制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伦理的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它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二是对于政府制定倡导的某一公共领域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良心自律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配置政策化的硬约束手段,使其成为公众在该领域内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公务员职业伦理:公务员职业伦理是相对于社会群体的关系以及特别事项而言,是公务员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承担为其服务对象尽责尽职、谋取利益的义务。
3、公共责任:可分为广义的公共责任和狭义的公共责任两种。
广义的公共责任: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通过加强对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
狭义的公共责任: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以及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公共管理的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具有外在的强制性。
公共管理的主观责任:对公共管理者信仰、个人与职业价值观,以及性格特征的一种表达。
(二)转型期的公共伦理建设
1、两种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形式:利益交换关系、利益分配关系。
2、行政伦理公正的基本原则: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公正;规则公正;权力与义务的平等。
3、行政责任冲突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利益冲突。
权力冲突:由不同种矛盾的权力资源所带来的不同客观责任之间的冲突。
角色冲突: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这些不同的角色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
利益冲突:价值相对性和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利益冲突的必然产生,也造成了行政管理者在完成其责任中的利益冲突。
4、治理: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
治理的目的: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5、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及关系的最佳状态。
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效率。
6、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加强行政伦理立法;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八、政府工具
(一)政府工具的含义:政府工具(governmental tool)又称政策工具、治理工具、公共管理的技术或行政方法。政府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它既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客体”,也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活动。
(二)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
行政手段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非经济利益性;封闭性。
行政手段的种类:行政命令手段;行政引导手段;行政信息手段;行政咨询服务手段。
2、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
(三)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
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标杆管理;流程再造。
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服务;公私伙伴关系;公众参与;听证会。

九、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一)组织发展与变革理论
1.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一般会经历产生、成熟、衰败和消亡的发展阶段。
2.组织的变革:是指组织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以增进其效能的自然转变过程。组织变革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改变。但一般而言,组织变革是一种积极性、计划性的转变。
3.组织发展:是指通过对组织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运用一套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改善人际关系或个人组织关系、提高组织运作能力(领导、决策和沟通能力)、培养新型组织文化的一种有计划地促进组织自我更新的活动。
4.组织发展的历程:指组织发展持续的进程,包含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并评估解决程度的完整步骤,即:(1)问题的认知;(2)搜集资料;(3)诊断问题;(4)资料回馈;(5)发展行动计划或策略;(6)建立成员认同;(7)采取行动;(8)评估。
(二) 全球公共部门改革浪潮
1、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改革:是指以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本取向,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往往被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起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逐步扩展到欧洲以至全世界。
2、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强化改革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政府改革与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七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1)管理理念不断优化;(2)机构和人员逐步精简并加以重构;(3)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4)管理方式日益完善;(5)干部素质发生变化,行政能力得到提升,依法行政观念深入人心。
2、改革的不足之处:政府管制仍然较多,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然较多;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地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不强等。
3、改革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政府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关系;
(2)处理好政府主要职能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价值层面改革和工具层面改革的关系;
(4)处理好自上而下改革与自下而上改革的关系。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服务型政府;(2)责任型政府;(3)法治型政府。
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3)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4)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
(5)改进行政管理方式。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自命题科目复试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125201]    考试科目名称:思想政治理论与公共管理基础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第一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一年时事政治
1)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近一年内时事政治有一定了解。
2)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当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特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局限;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时空观
识记和领会: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证明;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错误。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的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产生的三个环节;意识的社会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与意识的本质;
(二)意识的结构和作用
意识的结构;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条件、系统、系统论;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及其关系;新生事物及其不可战胜性;发展的过程性和规律性;
(三)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
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五、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因和外因;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六、量变质变规律
(一)质、量、度 
质、量、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质变、量变及其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局部性部分质变和阶段性部质变。
七、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辨证的否定
肯定和否定;扬弃;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二)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八、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唯物主义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机械决定论;辩证决定论;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现实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或然率;
(四)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形式主义;
(五)本质和现象
如何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九、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
(一)认识的基础和认识论的基本派别
认识和认识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唯心主义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的结构和本质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主体和主观的区别;客体和客观的区别;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观点。
十、认识的过程和方法
(一)认识的基本过程
感性认识及其特点;理性认识及其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理论和经验论;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二)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辨证思维;归纳和演绎及其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具体和抽象及其辩证关系;逻辑的和历史的辩证统一;
十一、真理
(一)真理及其基本属性
真理的本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和辨证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辨证关系;
(二)真理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十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一)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观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历史观的缺陷及其根源;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的研究对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辨证关系;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结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也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方法论。
十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物质利益;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上层建筑;政治结构;政治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十四、阶级、国家和社会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阶级斗争;阶级的产生;阶级的实质;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结构;阶级分析方法;
(二)国家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实质;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国家的历史演变;
(三)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社会革命的根源、条件、类型和形式;社会改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区别;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十五、社会意识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表现;
(二)社会意识的功能和精神文明
社会意识的功能;社会精神文明;
十六、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人性;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人的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
十七、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和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据和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性;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十八、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的依据和标志;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二、主要参考书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或者与此相似的哲学教材。
时事政治为考试前一年内时事政治。
 
第二部分     公共管理基础
1)考试目标
本考试以案例分析和材料分析题为主,旨在考查学生如何运用理论来解决现实的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其处理公共事务中应该表现出来的五个方面的良好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领导能力等。旨在观察学生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实际的公共管理问题,这一点在中国今天的公共管理实践中显得尤其重要。
2)考试内容:
一、公共管理导论
(一)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环境、目标、职能、实践。
管理的特性:管理具有两重性。所谓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五职能说”。
2、管理学
(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3、管理理论的演进
(1)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管理理论演进的特点:四个方面。
(二)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
1、行政概念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特定的主体:广义的政府,国家(立法、行政、司法部门);狭义的政府,国家行政部门。
管理的活动:包括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环节。
特定的目的:推行政务或公务;制定和执行政策,实现特定的公共目标。
特定的对象:以政府的政务或活动为对象。
2、行政的含义: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一句话,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概念的外延是国家、政府,但主要是行政(执行)部门;其内涵则是国家或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3、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4、行政学研究的内容:(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演变历史;(2)行政活动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3)行政主体,包括对行政组织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的研究;(4)行政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主要包括行政目标、行政计划、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信息、行政咨询和行政协调等;(5)行政的内部保障,即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行政道德、财政管理、后勤和办公室管理等;(6)行政效能;(7)行政改革与发展。
(三) 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1、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与产生
公共管理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怀特的《公共行政研究导论》和1927年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
2、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者说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3、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
 
二、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概述
1、组织的定义与特性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的特性: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并非自发形成,而是有意养成的,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2、公共组织的内涵、构成要素
(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而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3、公共组织的类型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二)公共组织的结构
1、公共组织结构
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
结构内容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直线结构:单一垂直领导。
职能结构: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
结构形式直线一职能结构: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矩阵结构: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
2、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宏观上:指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中央与地方组织结构(层次结构);微观上: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如国务院各部委下设的司局级、处级和科级层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下设处级、科级等层次。
(2)横向结构(分部结构)。主要按职能划分,除此之外,还有按地区划分,按服务对象划分及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
(3)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并不是相互脱离的,二者相互交织形成行政组织的结构网。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
3、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
(1)首长制与委员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
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2)层级制与职能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3)集权制与分权制。
划分标准: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在联邦制国家中,分权制的行政组织体制最为普遍。
(4)完整制与分离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
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三)公共组织环境
1、含义:公共组织环境是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2、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
 
三、公共决策
(一)决策的基本问题
1、决策的含义
(1)定义: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决策的特征:预见性;主观性;选择性。
(3)决策的内容。
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有可检验性。
方案选择:拟订方案要考虑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同时还要通过综合的比较和评估,在备选方案中比较孰优孰劣。
2、决策类型
(1)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2)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决策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3)根据决策条件(或称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4)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5)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决策可以分为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二)行政决策体制
1、行政决策的含义
(1)定义: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2)行政决策的特点:决策主体的特定性;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
2、行政决策体制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类型。
(三)行政决策程序
1、问题界定;2、目标确立;3、方案设计;4、后果预测;5、方案抉择。
 
四、行政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定义: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3、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权力构成: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4、领导者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观念技能,即THC技能。
(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1、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为:(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就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体全体成员通过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在集体领导中,行政首长必须正确地使用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应当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或否定,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3、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
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可以表现为三个层面:领导与群众关系问题;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与内部关系问题;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问题。
 
五、沟通与协调
(一)沟通
1、公共组织沟通的定义
公共组织沟通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取公共组织系统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2、沟通类型与模式
(1)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2)沟通的结构模式: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
(二)协调
1、协调的含义
协调是公共组织为了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
2、协调的特点:
(1)协调是一种经常性的组织行为。
(2)协调是一种艺术性的组织行为。
(3)公共组织协调是一种公关性的公共组织行为。
3、协调方式
(1)主体合流法;(2)中间数法;(3)冷处理与热处理法;(4)当面表态法;(5)谈心法;(6)跟踪处理法。
 
六、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1、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
(1)基本性质:生物性;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能动性;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内在的知识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连续性;高增值性;闲置过程的消耗性;再生性。
(2)特殊性质:他们应拥有较高的法律观念、政治品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2、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是指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的一系列活动。
(2)特点: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2、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
(二)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历经理论准备、试点实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法》的颁布。
3、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一是具有新陈代谢机制;二是具有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和反腐倡廉的作用;四是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对公务员依法管理,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基本内容包括: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
 
七、公共管理伦理
(一)公共管理伦理
1、含义:公共管理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2、公共管理伦理的三种类型:体制伦理、政策伦理和公务员职业伦理。
公共管理的体制伦理:由行政体制内在的一系列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规范所构成,并通过社会结构关系,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和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制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伦理的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它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二是对于政府制定倡导的某一公共领域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良心自律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配置政策化的硬约束手段,使其成为公众在该领域内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公务员职业伦理:公务员职业伦理是相对于社会群体的关系以及特别事项而言,是公务员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承担为其服务对象尽责尽职、谋取利益的义务。
3、公共责任:可分为广义的公共责任和狭义的公共责任两种。
广义的公共责任: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通过加强对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
狭义的公共责任: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以及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公共管理的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具有外在的强制性。
公共管理的主观责任:对公共管理者信仰、个人与职业价值观,以及性格特征的一种表达。
(二)转型期的公共伦理建设
1、两种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形式:利益交换关系、利益分配关系。
2、行政伦理公正的基本原则: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公正;规则公正;权力与义务的平等。
3、行政责任冲突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利益冲突。
权力冲突:由不同种矛盾的权力资源所带来的不同客观责任之间的冲突。
角色冲突: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这些不同的角色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
利益冲突:价值相对性和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利益冲突的必然产生,也造成了行政管理者在完成其责任中的利益冲突。
4、治理: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
治理的目的: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5、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及关系的最佳状态。
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效率。
6、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加强行政伦理立法;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八、政府工具
(一)政府工具的含义:政府工具(governmental tool)又称政策工具、治理工具、公共管理的技术或行政方法。政府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它既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客体”,也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活动。
(二)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
行政手段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非经济利益性;封闭性。
行政手段的种类:行政命令手段;行政引导手段;行政信息手段;行政咨询服务手段。
2、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
(三)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
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标杆管理;流程再造。
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服务;公私伙伴关系;公众参与;听证会。
 
九、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一)组织发展与变革理论
1.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一般会经历产生、成熟、衰败和消亡的发展阶段。
2.组织的变革:是指组织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以增进其效能的自然转变过程。组织变革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改变。但一般而言,组织变革是一种积极性、计划性的转变。
3.组织发展:是指通过对组织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运用一套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改善人际关系或个人组织关系、提高组织运作能力(领导、决策和沟通能力)、培养新型组织文化的一种有计划地促进组织自我更新的活动。
4.组织发展的历程:指组织发展持续的进程,包含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并评估解决程度的完整步骤,即:(1)问题的认知;(2)搜集资料;(3)诊断问题;(4)资料回馈;(5)发展行动计划或策略;(6)建立成员认同;(7)采取行动;(8)评估。
(二) 全球公共部门改革浪潮
1、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改革:是指以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本取向,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往往被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起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逐步扩展到欧洲以至全世界。
2、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强化改革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政府改革与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七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1)管理理念不断优化;(2)机构和人员逐步精简并加以重构;(3)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4)管理方式日益完善;(5)干部素质发生变化,行政能力得到提升,依法行政观念深入人心。
2、改革的不足之处:政府管制仍然较多,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然较多;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地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不强等。
3、改革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政府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关系;
(2)处理好政府主要职能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价值层面改革和工具层面改革的关系;
(4)处理好自上而下改革与自下而上改革的关系。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服务型政府;(2)责任型政府;(3)法治型政府。
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3)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4)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
(5)改进行政管理方式。
 
二、主要参考书
与此内容相似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告
 
发布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6日
 
(说明:此宣传材料是依据2020年学校招生简章制作,仅供2021年考生报名参考。具体以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预计在2020年8-9月份公布,届时敬请关注“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致谢!)
 
 
 
 
招生专业目录
 
010100哲学 科学学位研究生
 
【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
 
030200政治学 科学学位研究生
 
【含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政府管理与政策、统一战线学(此专业待批,具体以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030300社会学 科学学位研究生
 
【含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
 
045100教育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035200社会工作(MSW) 专业学位研究生
 
125200公共管理(MPA) 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院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湖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7个校区,24个学院,占地2744余亩,建筑面积125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创办于1960年的湖南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学院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岳麓山下、碧波粼粼的湘江之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培养人才、研究学术的理想园地。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公共管理学院已进入全国高校同类院系的前列。
 
  
 
 
 
湖南师范大学老校门
 
  
 
 
 
湖南师范大学新校门
 
  
 
 
 
景德楼
 
 
 
 
学院特色
 
 
 
 
学院拥有哲学、政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哲学、政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等9个二级学科方向招收和培养博士生;拥有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政府管理与政策、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社会管理与政策17个二级学科方向及教育硕士(学科思政)、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MSW)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招收和培养硕士生。拥有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伦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哲学、3个“十二五”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一轮“双一流”创建中,哲学和政治学科分别入列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和培育学科。
 
 
 
 
学院优势
 
 
 
 
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研究基地—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基地、县域发展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设有生态文明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国家治理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所、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研究所、共享思想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非洲研究中心、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人口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伦理学研究》(中国伦理学会会刊,CSSCI期刊)杂志社。
 
 
 
 
师资力量
 
 
 
 
学院立足人才强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0人、其中教授30人(二级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讲师47人,高级职称占比约53%;教师中有博士92人,占比92%。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一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先后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评委2人,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高校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4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有湖南省“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4人,荣誉优秀社会科学专家2人,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2人。
 
  
 
 
 
 
  
 
 
 
 
学术研究
 
 
 
 
学院坚持学术兴院,科研成果丰硕。1988年以来至2019年,我院教师独立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近100项(其中重大课题2项、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11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94项,出版著作630部,公开发表论文4200余篇。不少著作和论文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产生良好社会效益。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全国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9项。此外,我院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0多位教师担任省级学会重要职务,多位教师担任全国性学术机构领导职务,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
 
2014-2019年获省级优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4-2019年硕士研究生获湖南省创新项目立项情况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一、科学学位
 
 
 
 
(一)哲 学
 
1.学科特色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学科2001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其中,最有影响的伦理学学科创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学科带头人为唐凯麟教授。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系全国第二个伦理学博士点)。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基地。2004年批准设立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立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本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第一方阵,其中伦理学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2000年以来,国内各大学排行榜上,本学科多次进入前10位;下属伦理学学科均进入同类学科前3位。哲学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2.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为厚实的哲学基础知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以及所在研究方向的系统的专门知识,经过规范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训练,具有从事哲学理论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教学和专业工作能力的人才。
 
3.学制
 
学制为3年。
 
4.2020年哲学 招生专业目录
 
 
 
  
 
 
 
唐凯麟伦理学奖首届评奖新闻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传芳应邀莅临我院讲学
 
  
 
 
 
CSSCI期刊《伦理学研究》
 
 
 
 
(二)政治学
 
1.学科特色
 
政治学在湖南师范大学具有较悠久的历史,我校政治学二级学科中共党史是全国较早建立的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该学科于1981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南方第一个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该学科1987年和1999年两度列为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政治学理论专业2003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学位点通讯评议中以优异成绩获批硕士点,同时也是湖南省该专业首个硕士点。2006年政治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3月政治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的博士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1篇。2011年12月政治学一级学科获批湖南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2016年3月“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验收结论为“优秀等级”。现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学科拥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县域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2008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验收,评为优秀等级。学校拟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科方向为“统一战线学”(具体以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2.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良好的政治素质、充分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比较深厚的政治学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3.学制
 
学制为3年。
 
4.2020年政治学 招生专业目录
 
 
 
  
 
 
 
湖南省政治学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长江学者、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讲学
 
 
 
 
 
(三)社会学
 
1.学科特色
 
本学科2000年获批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获批人口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系所同仁的共同努力,本学科已形成了3个比较稳定的学科方向,即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文化人类学与民族文化研究和人口学理论与当代中国人口问题研究。近5年,专任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7项;在《民族研究》、[A1]《社会:社会学丛刊[A2]》、《青年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民俗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和《道德与文明》等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著作15[A3]部,译著2部,代表性成果转化应用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2.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掌握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技术,并能独立完成一些与本专业的相关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任务,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3.学制
 
学制为3年。
 
4.2020年社会学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研究员应邀莅临我院讲学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系何荣宗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讲学
 
 
 
 
二、专业学位
 
 
 
 
(一)学科教学(思政)
 
1.培养目标
 
培养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③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社会调查、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④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⑤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2.学制
 
学制为2年。
 
3.2020年教育学 招生专业目录
 
 
 
  
 
 
 
我院研究生在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佳绩
 
  
 
 
 
我院研究生暑假赴香港教育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
 
 
 
 
(二)社会工作(MSW)
 
1.学科特色
 
2002年社会学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获批后,在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置了社会工作招生方向。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授权点获教育部批准。目前已与湘雅医院等各类社会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较高,受到学界、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一致好评。
 
2.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熟悉我国社会工作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3.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2年。
 
4.2020年社会工作 招生专业目录
 
 
 
  
 
 
 
我院孙建娥教授指导社工硕士研究生实习
 
  
 
 
 
社工硕士研究生湘雅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汇报
 
 
 
 
(三)公共管理(MPA)
 
1.学科特色
 
湖南师范大学于2005年获得MPA专业学位举办权。作为湖南省属地方“211”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将MPA定位为“服务湖南、辐射周边、面向 基层、重在能力”作为MPA教育的办学定位。我院目前在MPA专职教师中,已经参加过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者所占比例在90%以上;我院学员近年多次参加案例大赛,获得全国案例大赛优胜奖1项、省案例大赛二等奖、三等奖9项。据统计,目前毕业的MPA近三分之二不同程度地得到晋级和晋升。
 
2.培养目标
 
我院将培养“具有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宽厚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熟练的公共管理技能、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地方公共管理人才确定为MPA的培养目标。
 
3.学习方式
 
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一般周末)安排学习。
 
4.2020年公共管理 招生专业目录
 
 
 
    
 
 
 
 
全省高校MPA案例大赛奖证书与奖杯(部分)
 
  
 
 
 
长江学者、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讲学
 
  
 
 
 
我院硕士生荣获湖南省第五届高校MPA案例大赛二、三等奖
 
 
 
 
 
 
 
学院奖、助学金设置(部分罗列)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表现优异,科研创新成果突出的在校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学院评审委员会同意,可报学校评审领导小组审批,一次性奖励博士研究生每生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2万元。获得国家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籍档案,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不分等次。符合申请基本条件(主要指全脱产学习且无固定收入、无挂科等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均可获得0.4万元/年学业奖学金。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次:一等奖学金每生每年1.0万元,二等奖学金每生每年0.7万元,三等奖学金每生每年0.4万元。
 
研究生助学金:符合申请基本条件(主要指全脱产学习且无固定收入、无挂科等条件)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6000元。
 
  
 
 
 
  
 
备注: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与2021年招生简章基本一致,最终请见2021年我院招生简章,约在2020年9月份发布)网址:https://ggxy.hunnu.edu.cn/info/1062/3670.htm
 
(2)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
 
网址:https://ggxy.hunnu.edu.cn/info/1146/3125.htm(复试方案基本不变)
 
(3)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办 网址:https://ggxy.hunnu.edu.cn/yjsjy/zs.htm
 
(4)招生咨询方式:马老师:0731-88872039; 微信公众号:湖南师大公管青年
 
考试内容及要点
第一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一年时事政治)
1)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近一年内时事政治有一定了解。
2)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当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特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局限;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时空观
识记和领会: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证明;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错误。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的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产生的三个环节;意识的社会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与意识的本质;
(二)意识的结构和作用
意识的结构;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条件、系统、系统论;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及其关系;新生事物及其不可战胜性;发展的过程性和规律性;
(三)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
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五、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因和外因;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六、量变质变规律
(一)质、量、度 
质、量、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质变、量变及其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局部性部分质变和阶段性部质变。
七、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辨证的否定
肯定和否定;扬弃;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二)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八、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唯物主义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机械决定论;辩证决定论;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现实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或然率;
(四)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形式主义;
(五)本质和现象
如何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九、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
(一)认识的基础和认识论的基本派别
认识和认识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唯心主义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的结构和本质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主体和主观的区别;客体和客观的区别;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观点。
十、认识的过程和方法
(一)认识的基本过程
感性认识及其特点;理性认识及其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理论和经验论;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二)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辨证思维;归纳和演绎及其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具体和抽象及其辩证关系;逻辑的和历史的辩证统一;
十一、真理
(一)真理及其基本属性
真理的本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和辨证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辨证关系;
(二)真理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十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一)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观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历史观的缺陷及其根源;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的研究对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辨证关系;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结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也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方法论。
十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物质利益;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上层建筑;政治结构;政治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十四、阶级、国家和社会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阶级斗争;阶级的产生;阶级的实质;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结构;阶级分析方法;
(二)国家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实质;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国家的历史演变;
(三)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社会革命的根源、条件、类型和形式;社会改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区别;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十五、社会意识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表现;
(二)社会意识的功能和精神文明
社会意识的功能;社会精神文明;
十六、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人性;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人的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
十七、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和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据和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性;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十八、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的依据和标志;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院办公电话
 
发布者:彭岳鹏    来源:院办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1日
 
院长办  88872499          书记办  88873057          副书记办  88872018
 
     
 
副院长办(科研)88872503        副院长办(研究生)88872175        副院长办(教学)88872179
 
     
 
副院长办(行政)88872624        党委办  88872494        行政办  88872502
 
   
 
研办(一)  88872039        研办(二)  88872493        教务办  88873093
 
   
 
科研办  88873056        学工办(一)  88872401        学工办(二)  88872491
 
   
 
成交教务办  88872563        文科综合实验中心  88872993        政治学系  88872594
 
   
 
哲学系  88872443        社会学系  88872683        行政管理学系  88872713
 
    
 
中共党史研究所  88873032        中非研究所  88872935
 
  
 
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长办  88873045        道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办  88872042
 
  
 
道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办  88872041         道德文化研究院行政办  88872593
 
  
 
道德文化研究院资料室  88872452        《伦理学研究》编辑部  88872086
 
  
 
公共管理 [1252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政府管理与地方公共治理
02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
03国土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与公共管理基础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专业代码:120400     门类/类别:管理学     学科/类别:公共管理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北京化工大学管理学科创建于1981年。1999年获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6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1/3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访问交流经历。此外聘请校外兼职导师5人。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近年来,科学研究取得显著进步。在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政部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等,发表多篇CSSC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出版学术著作26部。科研成果丰硕,体现出本学科较强的科研能力水平。
本学科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管理、公共政策等公共管理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做到“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具有“公共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各级党政机关、研究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本学科拥有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政策四个专业方向。
行政管理:重点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主要研究社会组织的功能和能力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探索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要求学生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具备行政事务的处理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政策分析和把握能力等,在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及服务工作。
社会保障:重点研究社会保障的政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了解中外社会保障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进展,研究社会保障的政策、实施及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养老服务相关问题,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经济与管理:重点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重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与决策,注重中外高等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政策,了解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研究教育制度、政策、管理及评价,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政策:重点研究公共政策与产业服务。针对我校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和化工过程机械、生物化工等优势学科领域在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对技术转移等政策研究的现实需求,将技术转移政策、产业创新政策、科技政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评估等公共政策的过程环节,研究公共政策的规律,具备公共政策研究和从事公共政策相关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良好,就业去向覆盖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个行业领域,如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首都体育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建设银行等。另有若干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或留学,去向为佐治亚州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专业点分布

解放军医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1204 公共管理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3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3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486 武汉大学 A
7 10558 中山大学 A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10 10246 复旦大学 A-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13 10610 四川大学 A-
1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5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16 10055 南开大学 B+
17 10056 天津大学 B+
18 10145 东北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247 同济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4 南京大学 B+
23 10384 厦门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26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B+
27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B+
28 10730 兰州大学 B+
29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B
30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31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2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B
33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34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35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B
36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3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38 10422 山东大学 B
3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40 10530 湘潭大学 B
41 10533 中南大学 B
42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43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B
44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B-
45 10140 辽宁大学 B-
46 10286 东南大学 B-
47 10294 河海大学 B-
48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B-
49 10403 南昌大学 B-
50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B-
51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B-
52 10532 湖南大学 B-
53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54 10593 广西大学 B-
55 10611 重庆大学 B-
56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B-
57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B-
5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59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C+
60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
61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62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C+
63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64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6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66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67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C+
68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 C+
69 10559 暨南大学 C+
7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71 10673 云南大学 C+
7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C
73 10070 天津财经大学 C
74 10075 河北大学 C
75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76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C
7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78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79 10285 苏州大学 C
80 10386 福州大学 C
8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C
82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83 10657 贵州大学 C
84 10689 云南财经大学 C
85 10710 长安大学 C
86 11078 广州大学 C
87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C-
88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C-
89 10216 燕山大学 C-
90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C-
91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C-
92 10299 江苏大学 C-
9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C-
94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95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C-
96 10475 河南大学 C-
97 10512 湖北大学 C-
98 10635 西南大学 C-
99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100 10671 贵州财经大学 C-
10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C-
102 10758 新疆农业大学 C-
 

公共管理研究生考试科目:
2015公共管理硕士(MPA)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共计4门。其中,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3门全国联考,2012年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合为一门。因此MPA考试安排一天考完。
 
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
武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如下:
030201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近现代中外政治制度:
①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罗豪才《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1997年重排本。
③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张星久著《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学原理:王乐夫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自学考试教材)。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近现代中外政治制度:
①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罗豪才《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1997年重排本。
③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张星久著《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学原理:王乐夫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自学考试教材)。
030206国际政治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政治基础(含国际政治理论、当代国际关系):
①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戴德铮主编《当代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制度:①罗豪才《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国际法:梁西主编《国际法》(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当代中国外交: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30207国际关系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关系史(含近、现、当代):王绳祖《国际关系史》上、下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当代中国外交: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国际政治学:宋新宁、陈岳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外交学:金正昆著《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0401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学: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综合知识(含西方行政学理论、国家公务员制度、政策科学):
①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行政学原理:丁煌主编《行政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行政组织理论:傅明贤《行政组织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学: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卫生管理综合(含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
①周三多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5年版。
②梁万年主编《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③张拓红主编《社会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卫生经济学:程晓明主编《卫生经济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参见《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卫生经济学》相关内容.
120404社会保障
经济学原理:①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08年版。
②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社会保障:①邓大松主编《社会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最新版。
②李珍主编《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最新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劳动经济学:马培生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保险经营与管理:邓大松主编《保险经营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第7次印刷。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学: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综合知识(含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行政管理学):
①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陆红生主编《土地管理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③张永桃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土地法学:刘光远主编《新编土地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地籍管理:林增杰《地籍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房地产管理学:谭术魁《房地产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04Z1公共经济管理
经济学原理:①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08年版。
②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公共经济学:①樊勇明主编《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郭庆旺等著《公共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吴树青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财政学:洪银兴等《公共财政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岗位
总经理助理、销售经理、行政主管、副总经理、客服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文员、项目经理、总经理秘书、董事长助理、总裁助理 总经理助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公共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银川。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232个]、上海[2605个]、广州[1946个]、深圳[1647个]、武汉[1155个]、成都[1109个]、杭州[739个]、重庆[734个]、南京[672个]、厦门[58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银川[12499元]、北京[4828元]、上海[4011元]、厦门[4008元]、珠海[3968元]、成都[3790元]、绍兴[3739元]、深圳[3604元]、烟台[3595元]、无锡[3490元]、南京[3482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公共管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9位。
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劳动关系,公共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