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微信公众号、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师资力量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师资力量中药学现有专任教师53人,教授15人,占28.3%,副教授14人,占26.4%;讲师8人,占15.1%;助教16人,占30.1%。学历结构:博士10人,占18.9%,硕士26人,占49.1%,硕士以上学历达到67.9%。现在职读博士4人,读硕士3人。达到评估治标中优秀标准。省、局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3名,甘肃省飞天学者2人。成为一支学科交叉、学术互补,成为一支学科交叉、学术互补,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中青年师资队伍。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的介绍
一、学科概况甘肃中医学院中药学学科建立于1985年;2003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药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2月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中药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2010年12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新增中药学一级学科为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学科包括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以及临床中药学7个二级学科。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院级重点学科3个;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可供学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基本条件包括3个教学实验中心(生药学实验中心、药学综合实验中心、理化实验中心);1个科研实验中心;1个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8人,正高职人员23人,副高职人员19人,中职人员2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者14人,占20.59%;具有硕士学历学位者31人,占45.59%。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拥有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学者1人,甘肃省“333”、“555”一、二层次人选4人,甘肃省第一、二层次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
二、学科研究方向
- 中藏药资源学研究
2.中藏药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
(1)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研究:追踪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名优药及经典方剂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2)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应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甘肃道地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研究。(3)中药制剂工艺及中药炮制工艺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制剂新工艺、新技术在中药制剂工艺中的应用;中药制剂传统剂型的改进;中药材加工、炮制及中药炮制标准研究。
3.中藏药药理与毒理研究
(1)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学研究:追踪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名优药及经典方剂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2)中药制剂二次开发研究: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临床有效、但制剂质量粗糙的普通制剂按照中药新药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改进,以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中藏药及复方的应用研究
(1)中藏药及复方制剂的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对藏中药及复方制剂结合临床功效进行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2)研究中药传统理论、配伍规律及用药方法:运用现代研究手段探求传统经方、验方或特效(甘肃道地药材)药物的配伍特点和药效实质。(3)本草文献学研究。
三、学科特色
1.西北特色中药(甘肃陇药)品质的综合性评价
甘肃省中藏药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中藏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3万hm2以上,占全国的1/3以上,产量约为31.6万吨,产值16亿元。在所栽培的大宗道地药材中,以当归、党参、红(黄)芪、大黄、板蓝根及甘草的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其中产量分别占国内的95%、60%、50%、60%、65%及25%。甘肃省定西市的岷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 中国党参之乡”、 “中国黄芪之乡”。
中药学科集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加工学、农学、生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科研团队。在中药的深加工、道地中药品牌建设、中药新药开发、中药提取、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栽培等领域进行多学科、高层次协作攻关,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2.西北地区民族药(藏药)的开发研究
甘肃中医学院位于甘、宁、青、新、陕、内蒙、西藏等多民族聚居区的中心,甘肃不仅是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甘肃的藏药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藏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为适应新形式和加强民族医药的发展,我院建院初期即与甘南州政府合作异地开办藏医学院,为研究开发民族医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开设的藏医学院和新筹建的“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在西部地区民族医药(藏药)的开发研究方面搭建了平台。
四、学科成果
近三年学科在科研层次与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包括SCI论文、EI收载论文、CSCD论文等);参编教材及专著18部;现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省级8项、厅局级33项、院级13项。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学的介绍
一、本学科形成的历史现状。自1985年药学系成立以来,培养学生的层次经历了从专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提升,涵盖的专业进行了从1个专业到3个专业的拓展,人员梯队发生了由本科到硕士及以上高层次学历的转化。本学科于2004年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学),于2009年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鉴定学),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目前本学科已初步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及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综合性学科。
本学科总人数20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人员3人;博士3人,硕士9人,学士8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各2人。近三年共投入建设经费223.41万元,新购置仪器设备达100余万元。先后承担科研项目29项(国家级5项、厅局级24项),申请科研项目经费412.8万元;参与完成教材及著作24部,发表国家级论文108篇,其中SCI11篇,核心期刊29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甘肃省农垦科技奖3项,国家新药3项,负责起草国家药品标准6项。
本学科建设了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门省级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学标本室,3个资料数据库,2个实践基地,为教学质量和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近三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本科生300人。
二、研究方向的特色、发展前景。
学科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了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西北地区中藏药文献整理及道地性研究
特色:在中藏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藏药典籍文献进行整理,重点品种本草考证,澄清混乱品种,研究和发掘民间药;对中藏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特征及其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制订稳定、简捷、经济的质量控制方法;探索研究西北地区中藏药道地性机制,提高中藏药品质,为道地药材的品质提高及其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为中藏药的人工种植、加工、流通、使用、科研等领域提供技术保障。
2、西北地区中藏药品种与质量研究
特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薄层扫描技术、气质联用等技术监控西北地区中藏药尤其是道地品种在种植、加工过程中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西北地区地方优势习用品种的质量,并制定道地药材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规范西北地区中藏药流通市场,确保药材品种准确、质量可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建立西北地区道地药材的模式指纹图谱,为西北地区科研院所及制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西北地区中藏药的资源及产品开发研究
特色:针对目前西北地区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药材产业整体研究开发水平较低、产业化能力较弱的现状,应用特色资源、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相结合的理念,积极推动中藏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西北地区中藏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运用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酶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一步发掘西北地区道地中藏药材及其复方的主要有效成分,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开发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特中藏药产品,为西北地区中藏药现代化的深入研究和中藏药资源的深层开发奠定基础,为提高现有藏药开发研究的整体理论水平及中藏药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与新产品保证。
4、西北地区中藏药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特色:以西北地区中藏药为研究对象,以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进行药用植物亲缘关系、中药资源生态地理与其地道性、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保护及其替代品、中藏药资源调查方法及可持续发展模型、重要中藏药植物核心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整理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建立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种质资源的分子指标体系,筛选优良种源,保护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并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积极保护中藏药生态环境,促进中藏药可持续开发利用,推动地方经济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发展前景:
建立西北地区中藏药种质资源整理、开发系统;
建立西北地区中藏药品质评价系统;
建立西北地区中藏药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平衡研究机制;
建立西北地区中藏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中心;
为西北地区中藏药产业发展创建产学研基础平台;
成为西部地区中藏药鉴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基地。
三、目前本学科在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本学科研究目标定位准确,方向明确,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人员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较高。综合评估学科建设发展情况,本学科处于同类学科较为先进的水平。
1、资源优势:西北地区是全国中藏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为本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药材资源;2、专业优势:本学科涵盖中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剂三个专业,其中“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系国内首创特色专业;3、团队优势:学科建立了以中药鉴定学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2009年获甘肃省教学团队;4、条件优势:学科建设了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标本室、3个数据库、2个实践基地,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足:学科处于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类学科比较硬件条件较薄弱,相应的支持力度不够,科研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化学学科的接受
中药化学学科是在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炮制学、临床中药学五个教研室和科研实验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八十年代中期我院药学系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药化学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科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本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3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1人,其他人员10人,具有博士5人,硕士15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化学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科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为本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向
目前本学科根据甘肃省实际和国家中药现代化战略有关精神,已凝练并确定了以下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中药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研究:追踪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名优药及经典方剂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本学科人员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有“黄管秦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甘肃绿绒蒿属植物消炎止痛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参芪五味子’的二次开发研究”、“‘贞芪扶正胶囊’二次开发基础研究”等。
2.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应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甘肃道地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研究。本学科人员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甘肃道地药材‘当归、大黄’规范化种植研究”、“甘肃道地药材‘当归、大黄’质量标准研究”、“甘肃道地药材当归色谱指纹图谱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党参质量标准研究”等。
3.中药制剂工艺及中药炮制工艺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制剂新工艺、新技术在中药制剂工艺中的应用;中药制剂传统剂型的改进;中药材加工、炮制及中药炮制标准研究。本学科人员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中药复方的药效优先型超滤工艺筛选模式研究”、 “复方糖尔平制剂工艺研究”、 “复方鼻炎汤剂型改进研究”、 “于氏萎胃宁剂型改进研究”等。
4.药效、毒理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以药效、毒理的检测指标为基础,进行活性物质筛选,并探讨其药效、毒理的作用机理。本学科人员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黄管秦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甘肃绿绒蒿属植物消炎止痛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三、科研成果
本学科以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等为科研平台,近年来获各级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30余部。现承担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厅级课题10余项。
四、本学科在同类学科中地位、特色与优势
近年来承担了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科研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本学科研究方向符合甘肃省实际和国家中药现代化战略有关精神。在甘肃省地道药材的品种与质量研究方面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主持研发的“红芪口服液”获国家新药证书,并向企业转让。参与研制的“前列泰片”、“宫瘤宁片”、“茜芷胶囊”、“五味沙棘颗粒”获国家新药证书,已上市销售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甘肃绿绒蒿属植物消炎止痛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金沙绢毛菊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业中达到先进水平,均获得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此外将药效学指标引入中药复方的超滤纯化工艺评价体系,通过研究建立药效优先型工艺筛选模式,为超滤技术在中药复方纯化工艺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优化规范。目前承担与该技术相关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将固体分散体技术应用于中药独一味滴丸、蒲黄滴丸的成型工艺,提高药物的分散程度及溶出速率,该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介绍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专业是2001年由我院首家向国家教育部正式申请设立的一个新型专业,当年获得批准并正式招生。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中草药栽培与鉴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目前,该专业充分利用和保持该专业作为全国首创的优势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坚实宽广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特色专业作为高等学校标志性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基地,其总体水平应居于国内同专业前列,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彰显学校办学水平与特色,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的特色专业群,引领学院各专业联系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建设的专业人才,服务于甘肃中药产业。依托特色专业建成的中药鉴定学学科为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生药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瞄准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继续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结合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措施,努力为甘肃省经济及社会建设服务。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生药学的介绍
中药生药学是中药学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2013年新专业)中的核心体系,其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直接影响中药产业化的形成和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结构的细化,已逐步分化为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保护学、药学植物遗传育种学、中药商品学、中药养护学、中药资源学、植物生理生化学、药用植物生态学等系列课程,以中药品种及道地性、中药品质评价、中药质量标准、优良品种的繁育及道地药材种质为研究方向,从不同角度阐释中药真伪优劣的现代鉴别方法,中药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并共同构成了中药生药学的主干课、必修课、选修课等系列课程。本团队以“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保护学”、“药学植物遗传育种学”、 “中药商品学”等课程,构建成了中药生药学教学团队。团队骨干15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6名,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2人,平均年龄37岁。团队中有甘肃省飞天学者1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 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全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委员2人、甘肃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甘肃省第二层次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1人。本教学团队先后建设了甘肃省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编写出版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商品学》,21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药材鉴定学》、《中药养护学》、《中药栽培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鉴定学》、《中药材规范化栽培GAP》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团队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科研特色突出,在全国中药生药学教学领域有一定学术影响,成为国内中药专业高层次人才与本省基层药学人才培养的摇篮。
目前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4项,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0项,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项目3项,总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联系方式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和平开发区中医大道1号
电话: 0931-5161170
邮编: 730101
甘肃中医学院药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 导师姓名 | 拟招生 人数 |
初试考试科目 | 备注 |
205药学院 |
40 |
|
|
|
100800中药学 | 27 |
|
||
01中药资源开发与质量综合评价 |
王引权 李成义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1 中药综合(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或702药学综合(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或307中医综合④--无 |
复试考试科目: |
02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 |
任 远 马 骏 |
5 | ||
03中药有效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
郭 玫 王亚丽 |
10 | ||
04中药制药工艺研究 |
魏舒畅 景 明 |
4 | ||
05中药及复方应用的研究 |
邓 毅 高慧琴 |
3 | ||
105600中药学(专业学位) | 13 | |||
01中药资源开发与质量综合评价 |
杜 弢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④--无 |
复试考试科目: |
02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 |
张汝学 李茂星 |
2 | ||
03中药有效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
王亚丽 赵 磊 |
3 | ||
04中药制药工艺研究 |
景 明 刘效栓 |
4 | ||
05中药及复方应用的研究 |
高慧琴 韩 涛 |
3 |
相关专题: |
添加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之家”,关注【之家】微信公众号,在之家微信号输入【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甘肃中医药大学报录比、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群、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姐、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甘肃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甘肃中医药大学排名、甘肃中医药大学保研、甘肃中医药大学公众号、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