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难吗]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资源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微信公众号、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联系方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联系方式电话:028-85966913(胡老师),028-85966070(杨老师);
传真:028-85966913;
邮箱:zyhjxy@cuit.edu.cn
QQ:5016605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够独立开展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科学研究以及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二、 研究方向
01 环境信息分析; 02 环境监测与评价
03 环境规划与管理 04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05 大气污染控制及催化技术; 06 固体废物资源化
07 大气环境 08 气候与生态环境
三、 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负责制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强调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重视讨论班、读书报告会、学术论坛、前沿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探索能力。
四、 学制与应修学分
本专业学制为 3 年。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 18 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
求不低于 12 学分,必修环节 4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不高于 40 学分。硕士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他学科开设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各一门作为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补修相关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 3 门,不计学分。
五、 教学计划
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4 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六、 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均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学院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开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七、 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
1.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取得新的成果,对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要有系统性的了解。申请硕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至少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一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
2.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过程管理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或省部级研究项目、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并将审议通过后的开题报
告交由系研究生秘书归档保存。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院研究生处备案。
(2) 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反映作者已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获得新结果。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使用规范的语言。严格按规定格式撰写,并打印。学位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等。论文字数 3 万字左右。
八、 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
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3S集成与气象应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大气科学学科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最新发展要求、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够独立进行本学科与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等交叉学科科学研究以及新技术应用的大气科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二、 研究方向
1、大气遥感
2、资源环境遥感
3、气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三、 培养方式
3S 集成与气象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均采用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负责制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课、非学位课的学习以及必修环节的训练,并取得相应学分。强调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重视讨论班(seminar)、读书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前沿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原则上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或全国性研究生暑期学校(或讲习班)。
四、 学制与应修学分
3S 集成与气象应用专业学制为 3 年。学位课程学分要求 18 学分,非学位
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 12 学分,必修环节 4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不高
于 40 学分。
五、 教学计划
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4 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六、 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均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学院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开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七、 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
(1)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取得新的成果,对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有系统性的了解。
(2)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或省部级研究项目、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并将审议通过后的开题报告及相关文献阅读综述一并交由系研究生秘书归档保存。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研究工作内容)。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院研究生教育处备案。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新成果。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使用规范的语言,严格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有关规定撰写、印刷和装订。学位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等。论文字数以 3~4 万字为宜。
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作。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
作。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在答辩前至少请 2 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其
中至少有 1 位是外单位的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一般由 5 人组成,
其中外单位的专家不少于 1 人,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根据《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中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并且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第一署名工作单位,至少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由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意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决议及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新成果。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使用规范的语言,严格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有关规定撰写、印刷和装订。学位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等。论文字数以 3~4 万字为宜。
八、 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
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作。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
作。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在答辩前至少请 2 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其
中至少有 1 位是外单位的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一般由 5 人组成,
其中外单位的专家不少于 1 人,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根据《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中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并且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第一署名工作单位,至少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由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意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决议及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
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本规定由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解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具有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攻关、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领域方向
01 大气污染控制及催化技术 02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03 固体废物资源化 04 环境监测与评价
05 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采取全脱产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论文答辩须在校内完成。
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工程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制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应保证不少于1年。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不高于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要求
18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不低于9学分,其他学生不低于1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9学分,其他学生6学分。
五、培养思路
采取双导师制,即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1.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根据行业、职业领域对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搭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着重突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的培养。
2. 为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
培养具有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攻关、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领域方向
01 大气污染控制及催化技术 02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03 固体废物资源化 04 环境监测与评价
05 环境规划与管理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采取全脱产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论文答辩须在校内完成。
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工程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制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应保证不少于1年。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不高于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要求
18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不低于9学分,其他学生不低于1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9学分,其他学生6学分。
五、培养思路
采取双导师制,即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1.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根据行业、职业领域对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搭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着重突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的培养。
2. 为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
能力,增加应用性课程的开设,并与政府、企业、事业等单位合作, 开设一些提高研究生实践工作能力的课程,或根据社会需求开设适当的订单式课程,还可开设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课程。
3.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 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实习、实践在校内或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完成。
六、培养标准及实现
1.培养标准
表 1 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标准
3.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 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实习、实践在校内或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完成。
六、培养标准及实现
1.培养标准
表 1 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标准细化描述 |
1.1 相关社会科 |
1.1.1 国情与科学联系能 力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学知识 |
1.1.2 数学、逻辑、社会 经济学、法律等人文知识 |
自然辩证法、数值分析、环境监察 |
|
现代环境监测、高等环境化学、规划 | |||
环境评价、环境信息系统工程、大气 | |||
1.2.1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 污染控制理论与工艺、水污染控制理 | ||
论与工艺、固废污染控制理论与工艺 | |||
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 | |||
1. 一般性专门知识 |
1.2 学科基础知识 | 1.2.2 专业法律、法规、政策 |
在规划环境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监察、区域环境规划方法等课程中 讲授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
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环境工程图样 | |||
1.2.3 专业工程设计技能 |
表示方法,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 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的相关 |
||
设计、工艺流程图 | |||
1.3 研发技能 |
1.3.1 创新思维培养 |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学习环境工程技 术进展;熟悉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对现有工程实践和技术的熟悉程度 |
|
1.3.2 设计研发能力 |
熟悉工程概预算知识;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 基本能力 |
||
2. 专业工 | 具有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 | ||
程设计研 | 与管理的能力,提出具体的环境监测 | ||
发及工程 | 2.1 学科知识、设 | 2.1.1 环境监测与评价、 | 方案,熟悉环评报告书以及环境规划 |
实践、管理 | 计研发能力的培养 | 规划与管理的技术知识 | 方案的制定工作程序;能够分析测试 |
的能力和 | 数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等,综合 | ||
态度 | 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形成总结性建议 |
2.1.2 环保设备的设计知识和研发能力 |
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技术的理论知 识,能够进行具体的环保设备和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
2.1.3 污染控制技术知识和设计研发能力 |
掌握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环境工程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 能力 |
||
2.1.4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
掌握清洁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的产污分析的知识和能力;积极参与企业设计与开发项目,如节能环保产品指 标、设计、控制技术、测试方法等 |
||
2.2 工程管理能力和态度 |
2.2.1 执着与应变 |
能够主动进行相关的工作并愿意承担风险,具有主动采取行动的魄力并抓住机会,预见行动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具有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 的基本能力 |
|
2.2.2 求知欲和终身学习 |
充分认识自我的能力,个人知识、能力和态度,自身兴趣、强项与弱点等,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具有信 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
2.2.3 管理和调节能力 |
具有管理方面的能力,确定任务的主次、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有效的执行任 务 |
||
2.3 职业能力和态度 |
2.3.1 工程师职业道德规 范 |
掌握成功进行工程实践所需的职业 道德、正直诚信等职业能力 |
|
2.3.2 责任感和责任心 |
具有责任感,能够正视个人并承担责 任 |
||
2.3.3 法制意识和观念 | 日常法制及与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 | ||
3. 人际交往能力 |
3.1 团队协作能力 |
3.1.1 团队意识 |
能够组建或积极参与团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互通有无,互相沟通,各 环节合作协调 |
3.1.2 组建高效团队 |
善于根据任务要求和 特点组建团队,为团队成员分配任务,如:工艺工程师以及工程人员等需要有效合 作 |
||
3.1.3 团队工作运行 |
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交流,团队之间的相互帮助、任务的调整、妥协,具有规划组织的能力,在项目的设计, 需求,进度,各环节衔接,时间安排, 统筹等方面都要团队成员共进,实施 有效操作管理 |
||
3.1.4 团队成长和演变 |
在团队协作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注意团队的成长,积极推进团队进步 |
||
3.1.5 领导能力 | 能在团队中领导或支配能力,注重团 |
队凝聚力,显示领导魅力,能有效协 调团队中各项任务 |
|||
3.1.6 技术协作 |
明确各个成员的分工,知道各个环节的前后环节,以及相应环节的衔接人员,善于与其他团队成员协作、遇到 问题能够分析原因,不推委、乐于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 |
||
3.2 交流沟通能力 |
3.2.1 交流战略和交流方法 |
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方法,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形之下,采 用不一样的沟通技巧和交流策略 |
|
3.2.2 写作交流能力 |
书写并报告个人或小组报告,无论是项目阶段性报告还是项目的技术报告,都要思路清晰,简单明了,重点 突出 |
||
3.2.3 电子和多媒体交流 |
能以书面、电子形式、图表以及口头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适应无纸化办公,网络会议等新型办公模式,学 会纪律自律和良好交流 |
||
3.2.4 图表交流 |
适应各种形式的图表交流,学会使用专业图示交流,无论是项目的执行流程图,审核验证流程图,还是专业的设计图纸,结构图纸,数据统计报告, 分析报告等等 |
||
3.3 外语交流能力 |
3.3.1 技术外文文档撰写能力 |
具有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 初步掌握用外语撰写论文、报告的能力 |
|
3.3.2 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 具备简单的外语交流能力 | ||
4. 社会意识的培养 |
4.1 哲学与行业意识 |
4.1.1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 法 |
4.1.2 良好的行业意识 | 学习行业法规和政策 | ||
4.2 培养发展全球观 |
4.2.1 掌握不同企业文化 | 参加企业专家讲座 | |
4.2.2 环境工程全球化的 发展 |
参加学校外籍专家专题讲座、国际学 术会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确定课程, 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对各项知识、能力要求须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方式。
1. 学位课
1) 公共基础课: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英语。
知识能力要求: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造力,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具备分析和
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好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满足新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2) 专业基础课:数值分析、现代环境监测、高等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工艺、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工艺。
知识能力要求:使学生具备数值分析、高等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以后进一步从事科学计算、污染物分析及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大气和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类型,为今后从事污染物治理的工艺设计、方案论证及工程调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非学位课
1) 专业方向课: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环境规划与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废物资源化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
知识能力要求:使学生具有从事、环境规划与评价以及清洁生产能力审核的能力,提出具体的环境监测方案,熟悉环评报告书以及环境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程序;掌握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等。熟悉环境生物技术及环保领域废物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
2) 自选课程:体育等。
3.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工程(专业)实践、专业技能。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3-6 学分。
2)环保工程师技能训练:3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专业技能包括常规环境监测实验技能、设计制图技能、环境评价及规划管理技能等三部分,4学分。第3学期末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要求如表2 。专业技能考核通过者,方可准予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考核如未能通过,可申请参与下一年度的专业技能考核,如通过则延期1年毕业;如仍未通过,则给予退学处理。
2) 专业基础课:数值分析、现代环境监测、高等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工艺、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工艺。
知识能力要求:使学生具备数值分析、高等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以后进一步从事科学计算、污染物分析及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大气和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类型,为今后从事污染物治理的工艺设计、方案论证及工程调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非学位课
1) 专业方向课: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环境规划与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废物资源化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
知识能力要求:使学生具有从事、环境规划与评价以及清洁生产能力审核的能力,提出具体的环境监测方案,熟悉环评报告书以及环境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程序;掌握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等。熟悉环境生物技术及环保领域废物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
2) 自选课程:体育等。
3.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工程(专业)实践、专业技能。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3-6 学分。
2)环保工程师技能训练:3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专业技能包括常规环境监测实验技能、设计制图技能、环境评价及规划管理技能等三部分,4学分。第3学期末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要求如表2 。专业技能考核通过者,方可准予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考核如未能通过,可申请参与下一年度的专业技能考核,如通过则延期1年毕业;如仍未通过,则给予退学处理。
2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专业技能考核
(5)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步骤、编写方案的工作程序 |
(书)的编写。学期末,教师从布置题目选取一部分内容进行现场 ppt 汇报答辩, 汇报答辩时间为 1h,并根据评分标准给出成绩。 考核评分标准: 1、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熟悉程度(30 ) 2、项目背景资料调查与收集方法(10) 3、项目现状监测方案编制及附图绘制(10) 4、方案或报告编写的内容、质量及规范性(20) 5、PPT 汇报和答辩情况(30) |
八、工程(专业)实践方案
1.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在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实习,以环境工程仪器、设备、技术和工艺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基础,以工艺设计、流程、运行管理为主线,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环境工程领域中某一方向(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人才。
总体要求如下:
(1) 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特点及文化,了解环境工程项目方案的编写、设计流程,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规划与管理。掌握清洁生产工艺流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在产品实现环节中的具体实现;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 熟悉行业发展对现代环境监测仪器的新要求,熟悉环境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熟练掌握监测的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及对其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 掌握污染控制技术的环保设备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熟悉新型环境污染控制治理技术,培养项目方案设计、设备开发和技术改
造能力。
(4) 熟悉环境各要素质量相关标准与规范,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熟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业务工作流程。
(6) 熟悉新型环保设备开发的方案设计,项目任务书的编写, 生产工艺编写的依据和规范。
(7) 掌握现场故障处理方法。2.培养模式
工程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培养内容
(1) 实践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累计18 周)的工程实践,计3学分;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累计36 周),计6学分。
(2) 实践方式
现场讲解与观摩、现场调试和操作等。
(3) 实践内容与要求: 1)了解行业及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2) 了解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3) 掌握现代环境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管理与维修;
4) 常见污染物处理方法、工艺流程;
5) 掌握环境治理工艺的设计方案、可行性报告、说明书、图纸等的编撰原则及规范;
6) 熟悉并掌握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工作流程、报告书的编写;
7) 熟悉并掌握常见环保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简易环保设备的设计、现场调试、运行管理;
8)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在污染控制的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9) 以实践训练过程的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10) 培养产品开发、生产等过程中人员协调、分工、协作意识与
(4) 熟悉环境各要素质量相关标准与规范,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熟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业务工作流程。
(6) 熟悉新型环保设备开发的方案设计,项目任务书的编写, 生产工艺编写的依据和规范。
(7) 掌握现场故障处理方法。2.培养模式
工程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培养内容
(1) 实践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累计18 周)的工程实践,计3学分;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累计36 周),计6学分。
(2) 实践方式
现场讲解与观摩、现场调试和操作等。
(3) 实践内容与要求: 1)了解行业及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2) 了解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3) 掌握现代环境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管理与维修;
4) 常见污染物处理方法、工艺流程;
5) 掌握环境治理工艺的设计方案、可行性报告、说明书、图纸等的编撰原则及规范;
6) 熟悉并掌握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工作流程、报告书的编写;
7) 熟悉并掌握常见环保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简易环保设备的设计、现场调试、运行管理;
8)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在污染控制的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9) 以实践训练过程的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10) 培养产品开发、生产等过程中人员协调、分工、协作意识与
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4) 实践考核
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及指导教师对其设计方案、可行性报告、图纸、团队配合与操作技能等进行评判,并要求小组进行专题报告及答辩。
4. 培养要求
工程实践分为“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和“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学习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进行工程实践,具体要求见表2。
(4) 实践考核
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及指导教师对其设计方案、可行性报告、图纸、团队配合与操作技能等进行评判,并要求小组进行专题报告及答辩。
4. 培养要求
工程实践分为“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和“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学习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进行工程实践,具体要求见表2。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第2学期中期制定工程实践计划,经学校导师和企业方导师审核批准后,第2学期末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实习,掌握实习要求的各项基本要求,并于实习结束后撰写工程实践总结报告,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 于第3学期末进入学位论文实践阶段。总实践环节时间累积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6. 实践基地
成都环境监测中心站、西南航空港污水处理厂、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帝澳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成都气象环境评价咨询中心、四川中荷环保分离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
九、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
参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十、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应具有创新性,达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授予学位论文的水平与要求。
6. 实践基地
成都环境监测中心站、西南航空港污水处理厂、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帝澳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成都气象环境评价咨询中心、四川中荷环保分离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
九、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
参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十、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应具有创新性,达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授予学位论文的水平与要求。
2、论文形式
(1) 学位论文须符合国家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校关于各种内容与形式学位论文的标准与要求。
(2) 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是工程技术、产品开发、规划设计等,研究成果的形式是报告或产品。
(3) 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应具有创新性,达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授予学位论文的水平与要求。
(4)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2名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研究生完成规定学分的学习,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学院将申请人的有关学位申请材料报送校学位委员会办公,校学位委员会对学位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做出是否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校学位委员会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十二、课程大纲
参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掌握与农业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农业资源利用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掌握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专业(领域)方向
1、农业资源评价与规划2、3S 集成与气象应用
3、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内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一般第一学年学习课程,第二学年开展实践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本领域业务发展和专业特征的实践实习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实习和技术研发、推广。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其他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实践实习累计不少于 12 个月,原则上在校外进行。
(二)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行学分制,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
不高于 40 学分。其中公共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 13 学分;领域主干课程
学分要求不低于 8 学分;选修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 7 学分;必修环节要
求不低于 6 学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3 门本学科本科专业基础或专业课,不计学分。
实践实习累计不少于 12 个月,原则上在校外进行。
(二)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四、学制与应修学分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4 年。实行学分制,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
不高于 40 学分。其中公共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 13 学分;领域主干课程
学分要求不低于 8 学分;选修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 7 学分;必修环节要
求不低于 6 学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3 门本学科本科专业基础或专业课,不计学分。
五、教学计划
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4 级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学计划表》(见附件)。六、专业实践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 12 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专业实践分为“农业资源
评价与规划”、“3S 集成与气象应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个学习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专业实践
培养要求具体见表 1。
培养要求具体见表 1。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由 2 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
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由 3 至 5 名专家组成。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 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的介绍
测绘科学与技术简介 |
一、基本情况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有3S集成与气象应用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该学科可依托气象与环境3S技术研究所、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另外与西藏气象局、西藏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四川省气象台、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等开展了科研合作,可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数据与研究条件。 二、主要学科方向及其学术队伍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形成了一支年轻、有朝气、有潜力的研究团队。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硕士学位1人。 该学科80年代开始了遥感大气辐射反演和气象灾害遥感监测方面的研究,以3S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区域环境研究中起到了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依赖于行业与地缘优势,围绕四川及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气象灾害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 该学科针对四川及青藏高原,将多源遥感与定量反演技术用于西部地区生态景观类型识别与地表、大气参数反演,将3S技术与气象卫星业务运行系统、气象预报模式、大气扩散模式结合构建气象灾害、环境监测预警、环境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开展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四川矿区开发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基于遥感GIS的地质灾害暴雨预报预警技术等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在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遥感监测等业务运行中得到应用。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气象灾害遥感监测理论与方法、大气与地表参数定量反演以及3S系统集成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 三、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该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7项。另承担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项目50余项,总科研经费700余万元,发表文章6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了《中国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星球地图出版社)、《基于G/S模式的空间分析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等3部教材专著。获软件著作登记1项,《石棉县林业信息化及其应用研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人才培养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已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学科近五年培养的毕业生有1人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2人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在“挑战杯”、“地理信息科学技能大赛”、“SuperMap大赛”、“ESRI大赛”、“测绘仪器大赛”、”院级3S技能大赛”等各级别比赛成绩突出。本学科学生近五年有30人次获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其中。荣获“挑战杯”科技竞赛和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励24项。 五、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情况,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本学科将继续保持特色,发挥优势,追踪前沿,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拓展研究与服务领域,促进学科综合,为地区气象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学科近五年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等项目,为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了有效服务;承担的“青藏铁路沿线陆面温度等特性的卫星红外遥感反演的研究”项目为青藏铁路沿线和高原地区冻土的监测研究提供了参考。基于3S技术构建的“甘肃陇南地区暴雨决策服务系统”、“成都市大气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与污染控制决策支撑服务系统”、“多时间尺度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为地方气象环保部门提供了准确、直观、高效的决策服务。 近五年共培养本科毕业生800多人,硕士生30余人。毕业生主要涉及气象、测绘、环保等企事业单位,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人已成为有关部门、单位和政府的骨干。据麦克思调查,我院地信、遥感专业在就业人数、就业质量均处于四川省同专业的中上水平。 六、学术交流 近五年,本学科教师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意大利环保部等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墨西哥参加了AGU2013年会。另外,多人参加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 remote sensing: algorithms and products、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ro-Geoinformatics (Agro-Geoinformatics 2012)、2012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arth Observ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等国际会议并做了报告。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
2019-10-29 16:16 审核人: |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介绍
一、学院简况资源环境学院源于1979年建立的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2000年更名为地球环境科学系,2005年建立环境工程系,2008年成立资源环境学院。
学院现有环境工程(1999年招生)、环境科学(2009年招生)、地理信息科学(2002年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2009年招生)、测绘工程(2011年招生)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是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是四川省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省重点学科)、3S集成与气象应用(二级学科)、资源与环境硕士(环境工程领域、测绘工程领域)、农业硕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等学位授权点。
二、学院师资情况
我院现有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高级职称比例达48%;具有博士学位46人,比例达79%;硕士生导师29人;另有教学管理人员5人,学生管理人员6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安全管理人员1人。
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三育人标兵1人,成都市“一专多能”优秀青年教师5人。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安全评价、水土保持、环境监理及造价工程师等环境工程、测绘工程等经验30余人。
近三年学院获学校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成果奖6项。学生评教优良率99%。
三、科研情况
我院主要围绕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测绘类两大类学科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及其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催化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遥感、大气遥感、气象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为环保、测绘、气象等行业服务。
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等近260项,到账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
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近4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
《BP网络泛化能力与水资源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分析》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机酸强化粗颗粒石灰石新型烟气脱硫技术》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姜加工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的区域环境问题诊断研究及应用》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石棉县林业信息化及其应用研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教学平台资源
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测绘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创新开放实验室,实验面积共计4000余m2。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实验室面积约2500余m2,拥有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1400余套、总资产达2000余万元。现有10万元以上的进口高精密仪器26台,主要包括:GC-2010型气相色谱仪、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283型电化学系统、761型离子色谱仪、GCMS-QP2010plus型气质联用仪、Agilent1200型液相色谱仪、R-12型真空蒸发浓缩仪、multi N/C 2100型总有机碳分析仪、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XRF-180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ICP725型全谱直读光谱仪等。学院制定了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近年来,年均开放100余个实验,参加人数500余人次。
五、科研平台情况
机构名称 | 成立时间 | 机构类型 |
中—塞能源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2019年10月 | 中国-中东欧创新实验室 |
四川省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年7月 | 省级实验室(中心) |
大气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0年11月 | 市厅级实验室(中心) |
环境发展与研究中心 | 2015年2月 | 校企联合实验室(中心) |
成信大-之和环保污染防治联合实验室 | 2017年9月 | 校企联合实验室(中心) |
生态环境治理与碳减排联合实验室 | 2019年4月 | 校企联合实验室(中心) |
我学院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我院考研率一直位居全校前列。
七、主要就业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全国各气象系统、全国各国土资源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阿里巴巴、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市锦江区绿氧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八、考研深造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悉尼大学、东京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阶段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初试 | 环境学原理 | 《环境学导论》 第三版 2004年 何强、井文涌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初试 | 天气学 |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四版 朱乾根等编著 气象出版社 |
初试 | 高等数学 | 《高等数学》 第六版 (上、下)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初试 | 农业知识综合一 |
《植物学》 第二版 金银根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生态学》 李振基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土壤学》 第三版 黄昌勇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
复试 | 环境生态学 | 《环境生态学》 胡荣桂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
复试 |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 第四版 奚旦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复试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 第一版 邬伦 |
复试 | 遥感原理与方法 | 《遥感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梅安新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资源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资源环境学院联系方式:胡蕾 028-85966913添加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之家”,关注【之家】微信公众号,在之家微信号输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分数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报录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真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专业目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排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保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众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