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中国传媒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哪个好

中国传媒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哪个好,综合对比

中国传媒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哪个好?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中国传媒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中国传媒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中国传媒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11010033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所在省市:北京 - 北京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是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5
  • 硕士点数:29 博士点数:8
  • 全国排名:110
  • 创建时间:1954年
  • 占地面积:695.55(亩)
  •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 官方网站:by.cuc.edu.cn/
  • 高招网站:zhaosheng.cuc.edu.cn/
  • 联系电话:010-65779370
  • 学校地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上海戏剧学院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31010279
  • 主管部门:上海市
  • 所在省市:上海市 - 上海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2
  • 硕士点数:4 博士点数:6
  • 全国排名:296
  • 创建时间:1945年
  • 占地面积:532.95(亩)
  •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 官方网站:www.sta.edu.cn/
  • 高招网站:zs.sta.edu.cn/
  • 联系电话:021-62482920
  • 学校地址: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中国传媒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综述

中国传媒大学好还是上海戏剧学院好

中国传媒大学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30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部级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全国高等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播音主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讯地址

学校地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联系电话:010-65779370;010-65779256
传    真:010-65779141
学校网址:www.cuc.edu.cn

上海戏剧学院介绍

上海戏剧学院简介

  上海戏剧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戏剧艺术人才为主的专业艺术院校。自1945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精英育人理念,形成专业艺术院校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人才。

  学校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在著名教育家顾毓t支持下,由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顾仲彝、黄佐临创立。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后正式建院,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系文化部直属高等专业艺术院校,熊佛西为首任院长。2000年4月划转为由上海市与文化部共建,2002年6月,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并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成为学校附属学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96人,其中在校本科生1801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现设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音乐剧表演艺术中心、公共教学部、研究生部11个二级教学单位,还有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两所中专。

  学校有本科专业20个,根据艺术院校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特点,在各个专业下还设有多个专业方向。目前,本科共有15个专业招生,分别为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教育、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表演、舞蹈编导、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其中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上海市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华山路校区是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音乐剧表演艺术中心和创意学院所在地,未来功能定位为戏剧艺术教育中心。莲花路校区是戏曲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以及附属戏曲学校的所在地,未来功能定位是中华戏曲教育中心。虹桥路校区坐落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2017年3月正式启用,现有舞蹈学院和附属舞蹈学校,未来功能定位是舞蹈教育中心。浦江校区于2016年12月1日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新学期启用,将是机制创新的影视新媒体教育中心。

  截止到2016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70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比36.6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8人,占比62.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7人,占比17.4%;45岁以下教师占比74.8%。各专业已基本形成了结构相对合理、层次相对丰富的教学团队。学校近年来通过实行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师资队伍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建校以来,学校教师的创作成果斐然,学校不仅是一所教育单位,同样也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重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学校创作演出的《年青的一代》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近三年来,学校获得多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一系列原创剧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如原创话剧《国家的孩子》、《大明四臣相》和舞剧《红》等。学校专业教师为了促进教学也积极参与社会各类艺术创作,在编剧、表导演和舞美设计等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

  学校现有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四个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入选上海市教委高峰一类学科建设计划、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分别入选高原学科二类和三类建设计划。“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项目、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科研项目数量连年突破。

  学校与国内各重要艺术院团和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歌舞团、上海越剧院等共同建设校级学生实践基地,其中,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建立的基地成为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学校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啄壳计划和“汇创青春”等学生艺术实践项目,广泛开展本科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每年创作一百多部艺术作品。

  办学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在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的戏剧、影视、舞蹈和美术界有影响的著名艺术家。

  著名话剧影视表演艺术家和著名演员:胡庆树(1951)、游本昌(1952)、杨在葆(1955)、焦晃(1955)、祝希娟(1956)、曹雷(1958)、魏宗万(1959)、孙飞虎(1960)、乔榛(1961)、赵有亮(1962)、童自荣(1962)、潘虹(1973)、奚美娟(1973)、李媛媛(1978)、刘威(1980)、丁嘉丽(1980)、宋佳(1981)、王洛勇(1981)、李幼斌(1983话剧表演进修班)、尤勇(1984)、萨日娜(1985)、陈红(1986)、周杰(1989)、任程伟(1989)、宁静(1991)、徐峥(1990)、果静林(1990)、廖凡(1993)、李冰冰(1993)、任泉(1993)、刘晓峰(1993)、马伊t (1994)、陆毅(1995)、王景春(1995)、佟大为(1997)、严宽(1997)、冯绍峰(1997)、童蕾(1999)、小宋佳(1999)、张丹峰(2000)、韩雪(2001)、胡歌(2001)、陈赫(2004)、郑恺(2004)、林更新(2007)、蒋劲夫(2009)、迪丽热巴(2010)等。

  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和著名戏曲演员:杨春霞、李炳淑、岳美缇、王芝泉、张静娴、蔡正仁、计镇华、刘异龙、梁谷音、华文漪、王佩瑜、傅希如、翁佳慧(2003)、杨亚男(2004)、蓝天(2004)、付佳等。

  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凌桂明、茅惠芳、石钟琴、汪齐凤、杨新华、黄豆豆、谭元元等。

  著名作家:陈耘、陈祖芬(1960)、沙叶新(1961)、秦培春(1964)、孙祖平(1964)、陆军(1977)、赵耀民(1978)、王仁杰(1980编剧进修班)、罗怀臻、李莉等。

  著名戏剧理论家:陈多、余秋雨(1963)、丁罗男(1963)、陈世雄、叶长海(1979)、孙惠柱(1979)等。

  著名舞台美术家(画家)和理论家:周本义(1950)、龚和德(1950)、金长烈(1951)、胡妙胜(1951)、毛信科(1959)、蔡体良(1961)、陈均德、李山、徐家华(1973)、俞晓夫(1975)、周长江(1975)、郭润文(1978)、陈箴(1978)、徐翔(1980)、蔡国强(1981)、韩立勋(1981)、韩生(1981)、伊天夫(1983)、肖丽河(1983)、沙晓岚(1985)等。

  著名导演艺术家:朱端钧、胡导、李翰祥、王扶林、张戈、胡伟民(1949)、杨延晋(1964)、徐企平(1950)、马科、陈明正(1950)、熊源伟(1960)、张仲年(1962)、苏乐慈(1962)、毛卫宁(1982)、芦昂(1985)等。

  著名主持人:和晶(1988)、程雷(1990)、陈蓉(1995)、吉雪萍(1995)、周瑾(1995)、朱桢(1997)、董卿(2007)等

  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管理人才,在国内外艺术专业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如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院长、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包括一大批在各地艺术团体和政府文化主管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高级管理者。

  学校还为西藏、内蒙、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第一代戏剧家,为推动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上戏的办学历史上,学校曾三次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自1959年学校创办第一届西藏表演班以来,已先后为西藏开办了五届表演班、三届舞台美术班、一届导演班,共培养了西藏文艺人才300余名。2015年,由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创演的话剧《共同家园》作为上戏70周年校庆献礼剧目,在母校上戏剧院得到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荣誉。

  学校是国内专业艺术院校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近年来,学校努力拓展国际育人平台,与56所外国戏剧院校及多家国际机构、团体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学校还依托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冬季学院、夏季学校和跨文化交流学全日制英语硕士专业等常态项目,开展国际交流。201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总部办公点落户上海以后,学校抓住机遇,与国际剧协加强深度合作,从拓展艺术人才国际视野的高度,联合举办各类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如2016年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国际舞蹈日”活动,把中国舞蹈更好地传播到世界。

  学校以培养“至善至美”的专业艺术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为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正在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多科性教学、创作、研究型专业艺术院校。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联系电话:021-62488077
学校网址:www.sta.edu.cn
邮政编码:200040

添加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中国传媒大学分数线、中国传媒大学高招群、中国传媒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招生计划、中国传媒大学招生目录、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电话、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传媒大学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中国传媒大学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m.cratesaway.com/gaozhaobang/nagehao/707824_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