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华大学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华大学哪个好

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华大学哪个好,综合对比

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华大学哪个好?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华大学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重庆工商大学与西华大学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重庆工商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50011799
  • 主管部门:重庆市
  • 所在省市:重庆市 - 重庆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27 博士点数:
  • 全国排名:234
  • 创建时间:1985年
  • 占地面积:2504.61(亩)
  • 学生人数:2万~3万人
  • 官方网站:www.ctbu.edu.cn/
  • 高招网站:acgo.ctbu.edu.cn/
  • 联系电话:023-62769696
  • 学校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西华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51010623
  • 主管部门:四川省
  • 所在省市:四川省 - 成都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32 博士点数:
  • 全国排名:292
  • 创建时间:1960年
  • 占地面积:3000.00(亩)
  • 学生人数:3万~4万人
  • 官方网站:www.xhu.edu.cn/
  • 高招网站:zb.xhu.edu.cn/
  • 联系电话:028-87720097
  • 学校地址:校本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周路999号

重庆工商大学与西华大学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与西华大学哪个好,小编为各位整理了以下内容。

重庆工商大学介绍

重庆工商大学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是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成立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多科性大学。原渝州大学创建于1978年10月。原重庆商学院创建于1985年5月,隶属于原商业部。重庆工商大学现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被国家确定为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南岸主校区和江北董家溪校区,占地总面积2030亩。主校区设在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座落在长江之滨,南山之麓,紧邻重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优美,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和“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近24000人。学校有1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1个应用技术学院、1个成人教育学院和2个独立学院。有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环境工程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类专业8个、管理类专业14个、文学类专业10个、工学类专业11个、法学类专业2个、理学类专业5个、体育教育类专业1个。多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近6万名,有的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配套、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931人,其中专任教师137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592人(其中正高职称14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6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4人。学校已获得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组正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和机械工程、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化学学科组副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被评为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和“企业管理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建设的实验室。现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等3个市级重点学科,其中,区域经济学是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市级立项重点建设学科,并有传播学、会计学、环境工程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坚持科学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并积极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两校合并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近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近60项。学校研制的高效真空滤油机和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螺纹钢盘冷轧模具、心血管参数测试装置、银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等成果共获国家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学校研制的TY-II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尤里卡'国际发明奖,获国家专利6项。学校现设有区域经济研究院、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市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油液净化技术研究所等35个研究机构。这些多学科联合的科研机构极大地促进了新兴边缘学科和整个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决策咨询和相关服务。

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488种,建有重庆市第一家中国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学校多校区之间的校园网均已建成并互联互通,建成跨越多校区光纤110公里,安装信息点25000多个,接入校园网计算机共20000余台,建成了'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和'教育数据中心',校园网主干带宽为1000M。校园网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信息网(ChinaNET)两个出口,共1200M带宽全面快速接入INTERNET。校园网承载有多种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同时,学校还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并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服务。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与国(境)外38所高校和香港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日本、东南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友好交流与协作。每年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并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选派学生前往国(境)外友好学校进行交换学习。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工作为中心,师资队伍为关键,科学研究促教学,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以经、管、文为主,经、管、文、工、法、理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开放性办学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联系电话:023-62769696
学校网址:www.ctbu.edu.cn
邮政编码:400067

西华大学介绍

西华大学简介

  西华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易班全国共建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人南校区三个校区,校园面积3300余亩。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校园环境大气优雅,植被葱郁,景色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馆文献信息、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校园网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数字环境。图书馆面积5万余平方米,藏书250余万册,电子文献6500GB、210余万种。是全国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的100所高校之一。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建于1960年的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1971年成立的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和1982年成立的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源流。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先后更名为温江地区师范学校(1979年)、温江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成都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和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是四川省建立较早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独立设置的以培养高中级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1999年更名为四川经济管理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和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

  1960年创校之初,国家正处于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全校师生在首任领导、“一二?九”运动参与者、延安时期老干部杨诚副院长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克服了诸多今天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孕育铸就了“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西华大学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创业者、激励着后来人。期间,学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等方面得到了重庆大学、西南农学院、四川冶金学院等兄弟高校的支持。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从只有2个专业的单科性工科院校向多科性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不断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李岚清、李长春、刘延东、陈宝生、张中伟、陶武先、柯尊平、黄彦蓉、彭宇行等领导先后来校指导工作,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

  58年办学薪火相传。学校虽几经更名、合并,但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协调推进、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以成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四川省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文化建设、智库咨询重要基地为目标,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改革人才引进模式,在省属高校中先行先试“首席科学家”模式,优化教师结构,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名,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四川省“QR”引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10余人,四川省教学名师6人。聘请4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人文学院教师唐丹以总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吴昌东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教育,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形成工、理、管、法、经、艺、文、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27个学院,8个学科门类的86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3.4万人,研究生近2000人。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6个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四川省“卓越农林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1个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已完成专家进校现场考查。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以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引,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动力,通过院系调整,进一步理顺学科关系,组建学科群,建设学术科研平台和团队。现有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2个四川省双一流建设支持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8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其他厅局级平台。

  学校把本科教学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年度财务预算优先满足教学基本建设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教学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持续增长,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建设均有专项资金投入并逐年增加。实施“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和“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与川创投集团等共同发起成立“川创投西华天使投资基金”,成立西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广泛争取社会资源投入本科教学。

  学校以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扎实的实际能力、奋进的改革精神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和根本任务,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估和管理。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高度重视、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实施系列“卓越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创新教育学分,加强开放型实验室建设,组建创新创业学院,成立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提供专门场地和充足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加强第一、第二课堂互动,充分发挥“易班网络互动社区”第三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实干、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竞赛、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学校获得国家级奖450项,省级奖840项。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团体冠军40余个,个人冠军20余人次。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学生团队设计作品获得2017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总决赛唯一的特等奖;汽车与交通学院学生杨文浩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的银牌,实现了中国在这个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获得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理学院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陈龙灿执教的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获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男团冠军,培养的西华学子朱雨玲荣获第2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冠军;西华啦啦操获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三的优异成绩;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获第二届亚洲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季军和两个单项冠军。学生艺术团获世界青少年合唱节民族歌曲金奖,参加央视春晚等多台文艺演出;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举办的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比赛中,学校获得两届冠军、一届亚军;在近两届的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学校共获各类奖项57项。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易班全国推广的第一所试点高校,“西华易班”的网络育人效果突出,特色鲜明,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我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网络育人成果入选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资料;西华易班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上级领导来校调研指导易班工作;学校“课堂+实践+网络”思政课改革被央视专题报道;四川省教育厅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设在学校,全国300余所高校来校学习调研。“西华秋韵”迎新文艺晚会立足爱国爱校、立志成才和尊师重教教育,以高水平的原创艺术表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学校主动融入四川省治蜀兴川的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进程中,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全面适应四川省支柱、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为特色优势学科,重点发展与建设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开展汽车工程、流体机械、农业机械、智能机器人、食品加工、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学术领军人物、积聚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学校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自主创新与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有显著提升。学校近三年承担或参与了40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等紧密合作,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各类成果奖40余项。

  学校重视对外开放,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对接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天府新区建设,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展教师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落实与宜宾、郫都区、德阳、库尔勒等地方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宜宾研究院”建设。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协同育人,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捷克、日本、韩国、泰国等国的30余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术及科研合作,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广泛渠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以中国激光3D打印引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休斯敦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任志锋,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清华,希望集团与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徐海荣,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次昌,多年来工作在生产技术第一线、获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的普什集团吴元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显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电力110党员服务队成员罗兰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5万余名,已经成为国家及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华大学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办出学科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属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联系电话:028-87720097
学校网址:www.xhu.edu.cn
邮政编码:610039

添加重庆工商大学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重庆工商大学分数线、重庆工商大学高招群、重庆工商大学排名、重庆工商大学招生计划、重庆工商大学招生目录、重庆工商大学招生办电话、重庆工商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重庆工商大学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重庆工商大学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m.cratesaway.com/gaozhaobang/nagehao/697022_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