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哪个好

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哪个好,综合对比

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哪个好?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北京化工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11010010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所在省市:北京 - 北京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是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6
  • 硕士点数:33 博士点数:8
  • 全国排名:80
  • 创建时间:1958年
  • 占地面积:400.00(亩)
  •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 官方网站:www.buct.edu.cn
  • 高招网站:www.goto.buct.edu.cn/
  • 联系电话:010-64435706 010-64453226 010-64436198
  •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38号信箱

北京科技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11010008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所在省市:北京 - 北京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是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9
  • 硕士点数:183 博士点数:100
  • 全国排名:46
  • 创建时间:1952年
  • 占地面积:1205.85(亩)
  • 学生人数:2万~3万人
  • 官方网站:www.ustb.edu.cn
  • 高招网站:zhaosheng.ustb.edu.cn/
  • 联系电话:010-62325294 010-62332893
  •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哪个好,小编为各位整理了以下内容。

北京化工大学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05人,研究生6768人(其中博士885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3675人,学历留学生318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3。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509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QR”创新人才项目入选专家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QR”青年项目入选专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9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1人。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5门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0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10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6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引智基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入选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中仅有的3所“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业院校之一。2017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6.18亿元,获专利授权483项,鉴定成果7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三权”改革。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20多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成立先进材料、工业生物技术等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在威海、安庆、沧州、嘉兴、济源等地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如“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海外名师项目”、“学校特色项目”等,正逐步引领我校科研团队走向世界。先后与英、美、法、德、澳、韩、日等114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学校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于2017年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已经与30多所国外院校合作开展海外学习项目,2017年学生海外学习项目共派出362人,在校留学生总数601人。学校持续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2017年度,学校派出教职工158团组/286人次临时出国(境)公干,接待境外短期专家763人次,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16名。2017年学校举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来自43所中外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嘉宾共100余人参加论坛,参会的21所高校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北化宣言》。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有25位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老师悉心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17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71%,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8.30%。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将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38号信箱
联系电话:010-64435706;64436198;64453226
电子邮箱:zsb@mail.buct.edu.cn
学校网址:www.goto.buct.edu.cn

北京科技大学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建校六十五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实体馆藏231万余册(件)。定期出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_and Materi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截至2017年底,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663人,各类研究生10125人(其中硕士生6959人、博士生3166人),国际学生985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4030人,远程教育学生65025人。在站博士后239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7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49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9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0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QR”(含“青年QR”)入选者2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4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7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6859项,授权专利4064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9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学校“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大型深采矿山资源开发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7年发布数据,2016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0位和19位。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3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7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生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竞赛中屡创佳绩。原创校史话剧《燃烧》《绽放》等先后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及“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

  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8.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学校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学校体育馆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联系电话:010-62325294;010-62332893
电子邮箱:zhaoshengzixun@ustb.edu.cn
学校网址:www.ustb.edu.cn

添加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北京化工大学分数线、北京化工大学高招群、北京化工大学排名、北京化工大学招生计划、北京化工大学招生目录、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电话、北京化工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化工大学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北京化工大学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m.cratesaway.com/gaozhaobang/nagehao/693153_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