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本硕博 13000 余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资格。学院是北京市第二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六个教研部(室),两个部级科研机构设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是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学院还拥有一个校级科研机构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38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15 人,讲师 14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 27 人。学院多年来坚守在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最前沿,不断改革创新,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张 付、林媛、王锦刚、王宇英、葛耘娜、张露璐、杨雁鸿、赵瑞琦等教师先后在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毛明华、张付、马成瑶等教师荣获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榜样和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2016 年, 赵波、阴军莉两位教师受聘为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刘东建教授主讲的《媒介与社会》入选“国家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三十余人,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传媒政治、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传媒伦理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方向 通过回顾中外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历史, 特别是通过传播主体、传播文本、传播路径、传播模式、传播方法、传播效果的探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规律、传播经验和教训,探讨其理论与现实问题,探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网络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深化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该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是受十七大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启发,结合我校传播学的优势学科设置的方向,此方向的设置为全国之首。 本专业方向研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本专业方向欢迎交叉学科报考,硕士期间研究内容包括,包括但不局限于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基本内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内容、规律、功能、方法等方面不断守正创新。因此,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本方向致力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研究、新时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等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使学生既能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能结合新媒介、新载体、新渠道开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媒体融合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本方向关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紧紧把握全媒体的整体走势和行业取向,依循媒体融合总规律,顺应时代脉搏,从政策层面、内容层面、传播层面和效果层面展开对学生的学术培养、思想教育和课程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可以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视角和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领域,从而培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才。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为:
(1)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2)媒体融合发展研究;(3)传媒政治研究。
一、夏令营时间安排及招生专业
本次夏令营报名时间为 2021 年 6 月 25 日至6月 30 日,夏令营举办时间为 2021 年7月 13 日至7月 14 日。本次夏令营招生专业及方向如下表。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研究方向 名称 |
研究方向 代码 |
学术型/ 专业型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传播研究 |
01 |
学术型 |
全日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研究 |
01 |
学术型 |
全日制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 |
新时代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01 |
学术型 |
全日制 |
媒体融合发展与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 |
02 |
学术型 |
全日制 |
二、申请条件
1.全国各高校 2022 年应届毕业生(985、211 高校,以及“双一流”高校与学科优先考虑)。
2.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
3.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前 5 学期总评成绩(绩点)排名在该校本专业同年级前 30%之内,且有望获得2022年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
4.外国语成绩须满足: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425 分以上[含 425 分])。
5.申请专业与本科就读专业相同或相近。
6.对于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如有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著作、专利
等),申请条件可适当放宽。申请人须提交申请及证明材料,经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特别提示:本次夏令营也面向本校学生开放。
三、申请材料
1.《中国传媒大学 2021 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模版见附件 1),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
2.本人第二代(或第三代)居民身份证扫描件,身份证正反两面信息均须清晰, 且正反面需扫描在一页纸上。
3.本科阶段前 5 学期成绩单,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
4.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单或其他能证明本人外语水平的正式成绩证明。
5.个人陈述(模版见附件 2)。
6.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或著作、获批的专利等。
7.诚信考试承诺书(模版见附件 3)。
请严格按照《中国传媒大学 2021 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材料汇总表》(模版见附件 4)要求的格式将各类材料的电子版整合为一个 PDF 文档,文件命名为“姓名-申请专业所在的学院-申请专业名称”。
疫情防控期间,若有需盖章的材料暂时无法提供,如申请表、成绩单等,可在申请材料中备注说明,待所在学校恢复正常教学后及时补交。
四、申请程序
1. 申请人通过“中国传媒大学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并将《中国传媒大学 2021 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材料汇总表》PDF 文档上传至报名系统。
2. 我院将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夏令营录取名单。录取名单由我院直接通知本人(以电话、微信、短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届时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即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3. 被录取的学生须准备好纸版原件以供随时核对,如发现弄虚作假者即取消夏令营录取资格。
五、活动安排
夏令营活动内容包括学科及专业介绍、学术讲座、外语水平测试、专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考查等。具体日程安排如下表。
时间 |
活动内容 |
|
7月 13 日 |
上午 |
开营仪式,学科及方向介绍 |
下午 |
各方向学术讲座 |
|
7 月 14 日 |
全天 |
各方向综合面试
(外语水平测试+专业水平测试) |
注:本日程为拟定计划,具体安排可能会适当调整。
六、考核评优
夏令营活动期间将采取多种方式对营员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国语水平测试、专业水平测试。根据考核成绩评出“优秀营员”。我校将对优秀营员提供以下奖励政策:
1. “优秀营员”如获得就读学校 2022 年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申请中国传媒大学推免生(须与“优秀营员”公示的招生单位、专业相同),可直接拟录取为我校2022 级硕士研究生。
2. “优秀营员”如未获得就读学校 2022 年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但在 2022 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中报考我校(须与“优秀营员”公示的招生单位、专业相同),达到复试分数线后,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其他事项
1. 每名申请人限报一个招生单位、一个专业。
2. 未按规定时间报到视为自愿放弃入营资格。
3.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无故缺席者将被取消营员资格。
4.未尽事宜将不定期在研究生院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网站公布,请密切关注。
八、联系方式
培养单位网址: http://mkszyxy.cuc.edu.cn/ 夏令营活动联系电话:65783169 65783957
邮 箱 :cucszb@163.com 联系人:赵老师 齐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年6 月